•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RCEP框架下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平潭召開

2021-10-24 1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RCEP框架下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平潭召開。(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台灣網10月24日訊 10月22至2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平潭綜合實驗區臺灣工作部、《亞太經濟》雜誌社、《現代臺灣研究》雜誌社、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中心聯合承辦,閩臺融合發展研究基地協辦的“RCEP框架下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召開。
  自2018年以來,“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已連續舉辦四屆。本次研討會有130多名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重點核心期刊負責人齊聚一堂,縱論RCEP框架下兩岸經貿關係及兩岸融合發展等相關議題。
  福建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陳祥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經濟編輯部主任張皓、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周建軍出席研討會並致辭。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鴻階主持開幕式。
  在主旨發言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主編劉佳雁研究員從中美大國競爭的視角分析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問題。他指出,近年來美國加大打“臺灣牌”的力度,不斷調整對臺政策、加強同臺灣當局往來,從貿易、科技等方面對臺灣當局進行利誘和拉攏,臺灣當局則利用中美競爭關係的溢出效應在島內推出一系列阻礙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他指出,應高度關注中美競爭和臺灣島內政治因素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挑戰和風險,進一步強化兩岸經貿交流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主編劉佳雁。(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鴻階研究員圍繞RCEP簽署對臺灣當局“新南向政策”的影響分析指出,RCEP是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自由化程度較高,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域內90%以上産品貿易將實現零關稅。RCEP將産生貿易投資轉移效應,臺灣只有融入“一帶一路”,促進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合作,臺灣經濟發展才有出路。
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鴻階。(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在兩岸融合發展分論壇研討中,各位專家學者圍繞RCEP對兩岸經貿關係及産業合作的影響、兩岸融合發展、兩岸優勢産業合作等議題展開熱烈探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指出,RCEP的簽署是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重大進展,也必然會影響到兩岸經濟合作與臺灣經濟發展。儘管從RCEP的規制和開發程度看,短期內對臺灣經濟影響的程度有限,但隨著區域合作效應的深化和要素結構的挑戰,進一步強化競爭力、更好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成為臺灣經濟發展必然的選擇,也是兩岸經濟合作深化的重要基礎。在這一過程中,臺灣當局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通過協商對話提升兩岸合作機制化水準,進而更有效參與區域合作,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陳星教授指出,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論述的重要內容,是兩岸關係發展新時期掌控臺海局勢發展走向、推動國家走向統一的戰略性選擇。兩岸融合發展是針對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結構特點制定的針對性政策,是和平統一戰略的進一步拓展,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對臺工作的基本綱領與行動指南。兩岸融合發展的目標在於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融合發展作為一種理念不斷被島內民眾接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兩岸融合發展既反映兩岸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同時也已經進入了政策實施階段,而且其外溢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陳星教授。(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王華教授指出,隨著貿易保護主義、新冠肺炎疫情、新一輪工業革命、區域合作活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價值鏈重構對兩岸經貿關係可能造成産能配置效應與(次生)貿易轉移效應,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促使大陸臺資企業將部分産能轉移回臺灣島內,臺灣地區增加對歐美廠商的製成品出口,從而對大陸廠商的對歐美出口産生一定替代效果,臺灣地區反而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聯繫有所弱化,在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中更趨被邊緣化。大陸的經濟轉型潛力與區域整合能力若得以不斷發揮,兩岸經貿關係將在更深層次上有所良性發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王華教授。(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研究員指出,平潭作為綜合實驗區和新開發的區域,既有一般開發區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更有完成其承擔的改革試驗任務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産業興,則平潭興。在平潭不太可能複製傳統開發區以優惠政策帶動區域內産業發展等既有模式。積極探索産業發展新路,仍是新時期平潭深化“一島兩窗三區”建設的基礎內容與核心要務。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研究員。(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指出,隨著RCEP區域內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品質的全面提升,由此給兩岸經貿合作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在RCEP影響下,臺商對大陸投資傾向於增加,以融入大陸市場為依託的兩岸産業鏈合作將有相應提升的趨勢。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華僑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林俊國教授針對兩岸區域金融合作問題指出,廈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與臺灣經貿投資關係密切、金融生態良好、具有較好的對臺金融合作基礎,同時擔負著對臺金融合作先行先試的重任,這為廈門兩岸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應加大廈臺産業對接的力度,優化産業結構,加大引進臺灣地區金融人才力度,以更好地推進兩岸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華僑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林俊國教授。(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
  本次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之一——福建社會科學院是福建省綜合性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始終注重圍繞福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和基礎性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礎理論和應用對策研究成果。福建社科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成立於1992年,堅持“為對臺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為中央和省委決策提供諮詢服務”宗旨,已成為大陸涉臺研究重要智庫之一。近幾年來,該所積極發揮智庫作用,每年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項目,以及省委、省政府調研課題和有關部門委託課題;累計百餘篇決策諮詢報告被省委、省政府內刊採用,一批決策諮詢報告得到中央領導、省部級領導批示;多項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福建省重點調研課題優秀調研成果、全國臺灣研究優秀論文等獎項。2020年現代臺灣研究所被省臺港澳辦授予閩臺融合發展研究基地,並與平潭綜合實驗區臺灣工作部開展深度共建,此次共同承辦的“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是兩家機構共建研究基地的重要年度活動之一,通過一系列基地共建活動,力爭提升智庫作用,積極為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智力支援。(台灣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