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時代的兩岸城鄉融合發展——“第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在廣州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召開

2021-10-23 2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在廣州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召開。(台灣網發)

  台灣網10月23日訊 10月22日,為了推動農村農業的永續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回應兩岸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特邀海峽兩岸學界、政界、業界精英進行對話與交流,共商數字時代兩岸城鄉的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兩岸鄉村的民生福祉,由廣州大學、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屏東大學等聯合主辦,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等承辦的第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暨交流活動在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和朝陽科技大學順利舉辦,主題為“數字時代的兩岸城鄉融合發展”。此次會議首次設立廣東、臺灣雙主會場並以視頻連線方式進行,廣州會場約260人,臺灣會場約60人,線上與會約50人。

  來自海峽兩岸370余名農村治理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分享和深入的實務交流,廣東省委臺辦肖兵副主任、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伍曉軍副主任、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處嚴全文處長、廣州開放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李霖院長和臺灣科協常任副會長王春源教授、中華書畫協會黃小萍理事長、臺資企業廣東弘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仁宏博士、升隆生態文創農業科技公司陳裕隆董事長等現場出席了研討會。此次研討會設有廣東研討會場和臺灣研討會場,10月22日上午,廣州大學行政西樓二樓學術會議廳和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大樓同步舉行了研討會開幕式。大陸主會場由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教授主持,他對參與本次會議的海峽兩岸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強調廣州市作為對臺工作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地區,有著特殊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機遇,廣州大學自設立臺灣研究院以來,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與島內學術界建立了廣泛且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希望兩岸專家學者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增進兩岸互信,促進數字時代的兩岸城鄉融合發展,攜手造福人民。臺灣主會場由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前理事長、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歐聖榮院長主持,他強調此次學術研討會是兩岸城鄉發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兩岸專家學者展示才華的舞臺。本屆研討會緊扣時代脈搏、切合形勢所需、貼近民生所盼,充分體現了數字時代城鄉發展的新理念。望借助此次研討會契機,以“學”拓視野,以“研”促交流,以“會”助發展,廣泛匯聚樞紐經濟、臺資經濟等方面資源,更好促進兩岸城鄉高品質跨越發展。隨後,廣東省委臺辦肖兵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祖國大陸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為兩岸農業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和無限商機,兩岸農業合作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此次參會的兩岸專家學者共商提升兩岸城鄉融合發展水準的路徑和對策,意義重大,我們要共擔大義,描繪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圖景。臺灣科協常任副會長王春源教授在致辭中説,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三農”工作的重心,臺灣同胞可充分發揮島內農業優勢,廣泛參與到大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歷史進程之中,共用大陸鄉村振興的商機和紅利。屏東大學副校長劉英偉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在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之際,兩岸同胞更應當加強交流合作,應對挑戰。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李彥希理事長在致辭中説,期望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推動兩岸城鄉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係林基源主任在致辭時説,臺胞、臺企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有機遇、政策有保障、市場有空間,大家只要堅定信心、找準方向,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本屆研討會主題為“數字時代的兩岸城鄉融合發展”,設有主旨發言與議題發言兩個環節,圍繞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振興、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融合、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産業發展、數字時代的兩岸智慧農業發展、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人才培養、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發展中大學的社會責任等議題等展開深入研討。上午,主旨發言人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教授、廣州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謝治菊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郝亞光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國徵研究員、北京農學院羅雪原博士、廣東工業大學劉靜林教授、東海大學景觀學系何立智教授圍繞兩岸鄉村融合發展中理論與實踐經驗展開了深入探討,觀點精彩紛呈。主持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芳副院長認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要緊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城鄉數字化發展,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主持人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李彥希理事長表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景觀資源是城鄉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之一,將人工智慧運用到景觀建設中可以彌補人工技術不足的缺陷,促進資源共用,環保互助。評論人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係許哲瑜教授和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伍曉軍副主任皆從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兩個層面展開深入點評,認為兩岸學者就鄉村治理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探討,有助於推動兩岸城鄉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對兩岸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上午大會總結主持由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海燕教授擔任,她強調在“世界糧食日”宣傳週期間舉辦此次研討會意義重大。城鄉融合發展就是發揮城鄉各自的功能和優勢,各美其美,並相互融合,通過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讓鄉村保有精神家園的同時要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性,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糧食、農産品和好的生態環境,也要讓城市居民不斷改善環境,為人民提供更多的高科技産品,在數字化時代將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納入兩岸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長久富裕來探索。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劉向暉書記就大陸會場的主旨發言從“恰逢其勢”、“有的放矢”、“未來可期”三個方面作總結報告,認為此次會議在新技術背景下圍繞兩岸農村治理議題,契合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格局不斷深化的要求,為兩岸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智力支援,增進了兩岸基層治理和城鄉融合發展的認知認同。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係許哲瑜教授從後疫情時代背景出發,對臺灣會場的主旨發言作出總結報告,表示兩岸城鄉發展的未來需要建立在科學、創新和數字應用之上,兩岸城鄉皆要充分發揮“數字賦能”先發優勢,加快兩岸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兩岸同胞共用共同富裕。

“第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在廣州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召開。(台灣網發) 

  下午,來自海峽兩岸學術界與實踐界的農村治理研究領域專家、實務工作者與師生進行了分會場研討,圍繞“面向數字時代的鄉村振興”、“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融合”、“數字時代的兩岸鄉村治理”、“數字時代的智慧農業發展”、“數字時代的兩岸城鄉未來”等五個議題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學術對話和經驗交流,為兩岸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困境、挑戰及出路展開思考和辯論。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宋剛教授、廣州大學管理學院陳紅川教授分別對兩個分會場作評論彙報。

  閉幕式上,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郭明助理教授作閉幕主持,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利敏教授作大會總結,他表示,黨的十九大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七大戰略之一,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從不同角度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了深刻論述。在此次研討會中,與會學者從多角度深入探討了鄉村振興的重要議題,提出了許多創新理念與創新實踐。第一,用好鄉村人才振興“引擎”,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第二,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進一步完善農業産業扶持政策;第三,通過資訊技術驅動農村社區治理創新,彌補當前兩岸城鄉數字鴻溝;第四,充分總結電商助農成熟模式成功經驗,幫助各地區特色農産品拓寬銷售渠道;第五,以城鄉文化融合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傳統文化注入科技元素;第六,以生態振興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做好生態扶貧與生態振興的接續文章;第七,以組織振興築牢鄉村振興“主心骨”,通過“黨建+”治理模式,工會參與等多途徑激活鄉村振興組織功能。最後,他期望兩岸學者和實務工作者攜手努力、共謀兩岸鄉村振興。

  兩岸農村治理研究是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的特色研究領域,自2013年開始聯合兩岸學者和實務人員展開聯合研究與交流。從2015年起,由廣州大學聯合屏東大學、中興大學、大葉大學、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等共同發起,在兩岸連續舉辦了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第一屆主題為“邁向農村治理新境界——兩岸農村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廣州)、第二屆主題為“兩岸農村發展、規劃與治理”(彰化)、第三屆主題為“兩岸農村永續發展的經驗與前瞻”(廣州)、第四屆主題為“農村再造與教育啟航”(屏東)、第五屆主題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廣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思路和重點舉措。穩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本屆研討會聚焦“數字時代兩岸城鄉的融合發展”這一主題,凸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泛在應用,促進了兩岸城鄉社會資源的挖掘、放大和利用,以數字實踐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兩岸城市進步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在數字時代的語境下,研討會就促進兩岸城鄉發展提出問題檢視、展開研討、探索對策,以拓展兩岸城鄉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並圍繞數字技術促進兩岸城鄉産業結構優化、數字技術促進兩岸城鄉生産要素流動、數字技術提升兩岸農村生産數字化水準等相關議題展開持續的研討交流,並取得了積極成果。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陸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將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近年來,大陸方面也陸續出臺了“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11條措施”等惠及臺灣同胞政策措施,今年3月,國務院臺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支援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農林22條措施”),這是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精神,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幫助臺胞臺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及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正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助於兩岸共商化解兩岸城鄉發展困境,搭建兩岸城鄉融合與改革的交流平臺,紮實推動兩岸城鄉交流合作提質增效,團結兩岸同胞在交流合作中增強民族意識、促進心靈契合。

  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是廣州大學與廣州市政府的政校合作共建機構,廣州大學依託教學、科研、服務、創新的優勢,在不斷追求高水準大學建設基礎上,主動承擔大學社會責任、回應社會發展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確立了兩岸農村治理、兩岸教育政策、兩岸婚姻家庭、兩岸民間信仰、兩岸傳媒等五大社會融合研究領域,借助姐妹校合作途徑,整合政、校、行、企及基層民眾力量,聯合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並與合作夥伴在兩岸共同舉辦相關領域的研討會和交流活動,對於促進學術發展、消除民眾誤解和增進政策理解、探索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和巨大影響。(台灣網、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廣州大學臺灣研究院聯合報道)

“第六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在廣州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召開。(台灣網發)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