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政治智慧化解分歧 “習馬會”意義大啟示深

2020-11-09 09: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電 題:以政治智慧化解分歧 “習馬會”意義大啟示深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晤,跨越66年臺海風雲,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兩岸中國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擱置爭議、化解分歧,將兩岸交流互動推升至新高度。

  在當前國際局勢與臺海形勢下,在“習馬會”五週年之際,大陸方面舉辦座談會,重申“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既展現了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決心、信心與耐心,也表達了善意與誠意。

  兩岸出於認同“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授權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1992年達成的共識,是兩岸在一中原則下暫時擱置政治爭議的智慧結晶。

  這樣的政治智慧其來有自。正所謂“兄弟鬩于墻,外禦其侮”,海峽兩岸的分隔是當年國共兩黨政治分歧的産物,但反對分裂國家也是雙方的政治默契,金門炮戰的“單打雙不打”,宣告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勢力干涉,更不允許製造國家分裂。“兩蔣”時代,臺灣當局也都謹守一中立場。

  “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兩岸關係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1993年汪辜會談、2005年國共兩黨破冰、2008年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協商、2014年國臺辦和陸委會建立聯繫溝通機制,直至2015年兩岸領導人握手相談,一再彰顯兩岸中國人務實解決分歧的政治智慧,為兩岸良性互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堅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自信。

  今天看來,五年前的“習馬會”對當前及今後兩岸關係發展頗具重要啟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建立兩岸政治互信。這是打破兩岸僵局的通關秘鑰,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一以貫之強調和平與統一,極具戰略定力。即便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漸凍,去年初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仍為祖國和平統一繪出藍圖;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也寫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

  “九二共識”是原則也是善意,臺灣各政黨團體只要認同其核心意涵,大陸都願意同其交往。出席6日座談會的學者指出,有“習馬會”的成功範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領導人會面可往常態化方向推動。同時,對於“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大陸從不承諾放棄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在兩岸關係性質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任何負責任的政黨都應作出明確的回答,不能躲閃回避,亦不能騎墻搖擺。時至今日,臺灣各方各界實當深思。(中新社記者 路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