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農技專家紮根大陸育苗:把臺灣的穗嫁接在大陸的根上

2020-08-19 08:4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廈門8月18日電 題:臺灣農技專家紮根大陸育苗:把臺灣的穗嫁接在大陸的根上

  作者 閆旭

  在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的嫁接癒合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在熟練地進行茄子嫁接育苗。上面的接穗是來自臺灣的茄子品種,與來自大陸的茄子品種的根部嫁接在一起,便培育出一株株新的茄子苗。

  “大陸的品種根系發達,臺灣的品種結出來的茄子更清甜。這兩者嫁接培育出來的茄子苗,既適應了這裡的氣候和土壤,結出來的茄子又好吃,很容易賣。”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的臺籍技術總監曾明寶説,“這個苗本身也是一種兩岸融合嘛”。

  近日,記者來到廈門同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産業園實地探訪。該産業園今年初設立,以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目前已入駐了4家大陸企業和2家臺資企業,總體定位是“兩岸種業創新中心”,前期規劃了約1000畝起步區。

  育苗箱裏,整齊擺放著的番茄苗、茄子苗、辣椒苗、甜椒苗、苦瓜苗等生機勃勃。工人們拿著刀片,熟練地將兩株苗的粗枝削去一部分,再將切口對齊,用塑膠薄膜條紮緊。

  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由日本明治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康英德回鄉創立。該公司如今每年生産各類蔬菜嫁接苗、實生苗等約2.2億株,輻射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海南、雲南,並在臺灣成立了種苗公司。

  康英德説,臺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希望把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

  已年過五旬的曾明寶畢業于臺灣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在臺灣曾是農業電臺的主播。六年前,他辭去了臺灣的高薪工作,來到大陸發展。

  “我們實現了吃飽以後更要追求吃好,臺灣在農業方面有很好的品種,但市場畢竟很小。作為一個學農業的人,我希望有更大的平臺。大陸是一個很好的舞臺。”曾明寶對兩岸農業産業融合的前景十分看好。

  在他看來,通過“良種+良法+良品”的模式可以帶動農民增産增收,除了要為農民提供適合本地栽培的優質、抗病、高産優良品種,還要努力推廣新的栽培模式和先進技術。

  因此,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還為農民提供蔬菜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服務,及現代農業的設施設計、安裝,土壤檢測、植物病理檢測等。

  曾明寶認為,産業園的設立有利於海峽兩岸種子種苗企業強強合作,並吸引更多兩岸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開展種子種苗科研及資源庫建設。

  高標準建設創業園、産業園,是福建推動閩臺農業産業融合發展的著力點,漳州漳浦、龍岩漳平、莆田仙遊、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等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始終走在大陸前列,已累計有642家臺資企業入園創業,引進臺資11.9億美元,年産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

  今年初,福建又設立9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産業園,除廈門同安外,還包括平潭、漳州漳浦、龍岩上杭、漳州南靖、三明永安、南平邵武、泉州永春、福州永泰等地,規劃面積近15萬畝。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黃華康表示,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産業園區將同等享受國家級臺農創業園扶持政策,重點支援建設基礎設施、引進臺灣農業良種技術、開展聯合科研攻關、發展現代農業建設項目等。

  記者了解到,廈門同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産業園將把園區建設與種子種苗休閒旅遊、物聯網、科普教育等業態融合發展,走種子種苗“生産+加工+科技+行銷”的全産業鏈模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