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融合發展 昆山書寫“新樣本”

2020-08-18 16: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國家發改委、國臺辦等十個部委日前聯合出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總投資10.08億元的富士康5G毫米波連接器項目隨之在江蘇省昆山市簽約,成為“11條措施”在該省落地的首例。

  “富士康落戶昆山已有27年,昆山具有充足的人力儲備、優越的區位條件、一流的營商環境,更加堅定了富士康加大、加快投資的信心。”富士康鴻騰集團全球運營長盧伯卿説。

  碩果纍纍

  捧出政策“幹貨”、協助臺商抗疫、助推臺企發展,江蘇省可謂誠意滿滿,蘇臺兩地交流也結出纍纍碩果。

  江蘇省臺辦副主任李衛華介紹道,近年來,蘇臺兩地開展的文化、教育、旅遊、衛生、科技、宗教等領域交流合作達到1.4萬多項,臺灣各界人士來江蘇考察交流已有7萬多人次,江蘇赴臺灣交流超過10萬人次,江蘇吸引利用臺資總量連續10多年居大陸各省市前列。

  據統計,今年1至5月,江蘇省新批臺資項目超過250個,協議利用臺資近20億美元,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近40個。

  昆山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通過率先開展臺灣職業資格比照認定、邀請臺灣技能人才參加競賽項目等方式,深化拓展兩岸人才合作領域,促進昆臺深度融合,為産業互惠、資源共用、就業暢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是臺商投資昆山30週年。目前,已有超5200個臺資項目落戶昆山,投資總額超610億美元,註冊資本超320億美元。臺資企業貢獻了昆山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30%,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50%,利用外資的60%,進出口總額的70%,已成為昆山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攜手發展

  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大陸首席代表顏素秋説,昆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鮮活縮影。通過建立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推出一批創新舉措和惠企政策,吸引大批臺灣知名企業前來紮根。

  “深化兩岸産業合作的同時,我們深深感受到在昆山就業、創業、生活有了‘家’的溫馨氛圍。昆臺攜手發展不僅促進了兩岸産業經濟緊密合作,也深化了兩岸文化融合交流。”顏素秋説。

  昆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金健宏表示,昆山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貫穿兩岸人才服務全過程各環節,全力打響“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不斷拓展兩岸青創園、眾創空間等人才合作平臺功能,以更舒心的服務、更優越的環境、更便捷的條件,讓昆山成為臺資臺企發展壯大的集聚地、兩岸人才就業創業的首選地。

  昆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昆創業的臺青趙宜泰感慨道,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昆山市政府高效應對,逐一走訪台企,統一調配防疫物資,令人印象深刻。昆山支援臺企復工復産、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協助臺企穩外貿拓內銷等舉措,更堅定了他紮根發展的決心。

  為進一步服務台資企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決臺企特別是中小微臺企的融資難題,昆山設立“昆臺融”資金池,並通過深化“銀政企”對接,創新融資服務方式,為臺資企業發展注入動力。截至今年6月底,“昆臺融”授信企業共計37家、授信金額共計2.03億元,已提款企業28家,提款金額合計1.01億元。

  助力青創

  趙宜泰説,從著手創業、搭建技術平臺到創立品牌,一路打拼,所幸得到當地政府創業導師般的一路扶持,讓他少走了不少彎路。

  這説的是昆山近年通過率先開展臺灣職業資格比照認定、邀請臺灣技能人才參加競賽項目等方式,拓展兩岸人才合作領域,推動昆臺深度融合,為産業互惠、資源共用、就業暢行保駕護航。隨著近來海峽兩岸(昆山)人才交流合作大會的召開,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3.0版和昆山市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包也正式發佈,兩岸青年“雙創”再添助益。

  昆山兩岸青創園主打青年創業項目,致力於培育高新上市企業,扶持頂尖科創人才。成立5年來,累計引進160多個創業項目,其中臺資項目佔比70%;培育13家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企業總産值累計超過2.5億元。

  “一個品牌,兩岸共創。”兩岸青創園通過與兩岸20多所大學締結兩岸高校聯盟,深化臺灣與當地高校、電電公會、臺北青創協會、新竹科學園區等合作關係,組織大型交流活動等措施,累計吸引60多名臺灣高端人才和600多名臺灣高校師生來昆交流合作,吸引60名臺灣青年來園區創業、400名臺灣青年實習。

  未來,兩岸青創園將按“一張藍圖、五年規劃”戰略,打造3.0版科創服務平臺,促進兩岸青年人才科創可持續發展,讓兩岸青創園成為臺灣青年和人才來昆創業、就業和實習的第一站。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