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5歲的人力資源主管——“登陸”讓臺青廖劭桓的青春更多彩

2020-08-19 08:3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京8月18日電(記者陸華東)初見廖劭桓時,他正在召集一場小型部門會議。幹練的工作風格、成熟的職業打扮,不過25歲,他卻已是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

  來自臺灣桃園的廖劭桓畢業于臺北大學,2018年本科畢業後毅然走出“小確幸”,自加壓力到大陸“闖天下”。

  “大陸充滿活力與機會,我想來大陸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廖劭桓説,父母都曾到大陸旅遊,見證了大陸快速的發展與繁榮的城市,十分支援他“登陸”。

  2018年7月,經學長推薦和自己反覆考慮後,廖劭桓將“登陸點”選在了臺資高地昆山。“昆山聚集著大量臺企臺胞,我一直想實地了解他們到這裡打拼的原因。”他説。

  來之前還有點緊張的廖劭桓,到昆山後發現這裡“非常熟悉”:臺資工廠、臺灣菜館、臺資銀行,甚至問個路都能碰到臺灣老鄉,一切都讓他有種回家的感覺。

  為挑戰自我,廖劭桓實習時特意選擇了創新型中小臺企——昆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公司氛圍非常好,老闆常跟大家分享創業經驗,鼓勵我們大膽創新。”他説。

  實習兩個月後,由於表現優秀,公司留下了廖劭桓,並委以人力資源主管的重任。

  年紀輕輕就擔任部門主管,喜悅之餘,廖劭桓更多感受到的是責任與壓力。儘管大學主修公共行政管理,但書本知識畢竟有限,而且大陸情況也與之前熟悉的臺灣有所不同。

  面對挑戰,廖劭桓選擇加倍努力。每天早8點趕到公司,有時騎電動車上下班路上,他都想著工作。每晚睡前,他不忘看看人力資源管理的書籍,給自己“充電”。遇到不懂的問題,他謙虛地請教公司高管和員工。如果在手機上“刷”到有關企業管理的公開課,只要有空他都會報名參加,利用不同場合向行業精英學習。

  雖是人力資源主管,但廖劭桓從不在員工面前擺架子。工作中,部門同事有想法會隨時找他交流。下班後,他也經常和同事一起聚餐、旅遊。

  背上三腳架到戶外玩攝影,騎自行車健身,或者約上好友打球,廖劭桓的業餘生活同樣豐富多彩。

  “昆山發展日新月異,我想用鏡頭記錄下來,與身邊的人一起分享,慢慢地我就愛上了攝影。”廖劭桓説,每逢週末,他基本都會到公園拍照,經常能拍到不少有趣的照片。

  這個臺灣年輕人還喜歡“探店”“逛吃”。廖劭桓告訴記者,昆山的臺灣菜館很多,他經常約兩岸朋友一起到不同的店嘗鮮。

  “吃著臺灣菜、聽著臺灣音樂、跟臺灣朋友聊天,就像在臺灣一樣。當然,我也很喜歡大陸特色美食,尤其是麻辣香鍋,剛開始不習慣,後來越吃越覺得有味道,不加點辣反而不習慣了。”他説。

  閒暇時間,廖劭桓經常用手機購物、點外賣、看短視頻。“我很喜歡B站,有很多有意思的視頻,很符合年輕人口味,尤其刷彈幕,跟大陸年輕人互動非常有趣。”

  在廖劭桓看來,兩岸年輕人雖然生活環境不一樣,但都很有想法、敢創新、帶衝勁。他告訴記者,公司共有14位臺灣員工,一半是“90後”,與大陸同事相處都非常融洽。

  “這幾年,臺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意願日趨高漲,經常有親戚朋友、學弟學妹問我在大陸發展如何,怎麼才能到大陸工作。”廖劭桓説。

  廖劭桓任職的公司正逐年發展壯大,先後獲評昆山市“十佳成長型臺資企業”“第二屆江蘇省紫峰獎青年創業企業獎”,規模從2018年他剛入職時的280人增加到如今的350人。

  看著公司一天天成長,廖劭桓更加堅信到大陸發展是正確選擇。“每年回臺灣跟同學交流,我發現留在島內發展的不少同學都感覺生活不夠理想,沒有上升空間,缺乏目標。”

  與留在臺灣徬徨的同學相比,廖劭桓在大陸的追夢步伐還在加速。“我現在也負責安全生産方面的工作,未來希望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綜合管理者。”站在租住的人才公寓樓下,看著外墻刷有紅黃藍等美麗顏色的“家”,他滿懷信心地憧憬著接續展開的多彩青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