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圍爐”節慶添雲南元素 彝族舞蹈“打歌”驚艷除夕夜

2019-02-06 08:29:00
來源:雲南網
字號

  “這是我到臺灣來過的最有意思的一個晚上,‘圍爐’讓我體會到了除夕節慶的‘臺灣方式’,還有世界各地的舞蹈表演,特別是雲南老鄉的‘打歌’,讓人情不自禁要手舞足蹈一番。”來自雲南的大二學生劉韻琪説。

  除夕,是中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民眾自古有吃團圓飯的習俗。2月4日的年夜飯對參加“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活動的民眾來説,實在是很特別。雲南、臺灣兩地民眾在佛光山圍爐吃年夜飯,互道吉祥慶祝來年,拉家常、守新歲。

  雲臺同胞在欣賞來自全球各地不同風格的表演後,迎來了由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帶來的《打歌》演出,精美的衣服,奔放的舞蹈讓同胞們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也大飽眼福。

  “圍爐”是大陸福建南部、臺灣地區特有的年夜飯傳統,中華文化在圍爐菜品中融入了滿滿的新春祝福:“長年菜”象徵著長命百歲,長長的菜葉吃的時候既不能切斷也不能咬碎,整片菜葉一口吞食,是除夕這天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挑戰;年糕因其諧音,有著“年年高升”的意思,也在圍爐菜品中佔據一席之地;菜頭臺灣話音為“彩頭”,除夕吃菜頭,新的一年一定會有“好彩頭”;其他還有韭菜代表“長久”、蘋果代表“平安”等等寓意很好的菜品;另外,餃子形似元寶,因此代表招財進寶,也是圍爐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而打歌是最受歡迎的全球民間舞蹈,每逢收穫、婚嫁或節慶,生活在雲南的彝族民眾,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上千人,圍著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著蘆笙、短笛、月琴和樹葉吹奏的音樂節拍,男女手把手,圍成圓圈,逆時針方向踏足而歌,通宵達旦,興盡方休。美國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曾把這種民間自娛性的歌舞列為最受歡迎的“全球十大民間舞蹈”之一。

  當天晚上,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雲南演員在輕盈靈秀的打歌舞姿中化身傳遞吉祥如意的使者,為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傣族“孔雀公主”還向觀眾灑去了吉祥的水滴。

  “這麼多年來過臺灣5次,今年是第一次參加除夕節慶,感覺到雲南和臺灣的傳統文化同根同源,而臺灣的除夕夜更有儀式感。”來自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的“孔雀公主”扮演者何文婷説。

  記者了解到,去年首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交流活動時,雲南省民族歌舞表演在臺灣就引起極大反響。今年演出團節目在突出雲南民族文化風情的同時,增加了祝福的喜慶元素,舞蹈《賀新春》、歌曲《吉祥新年》等節目都突出濃濃的春節氛圍。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