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新春話習俗之“圍爐”守歲

2017年01月29日 09:11:5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資料圖。(圖片來自網路)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除夕這一天,在大陸,一家老小會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寓意闔家團圓;在臺灣,則是全家人“圍爐”守歲,也是寓意團圓吉祥。大陸與臺灣一水相隔,血脈相連,很多風俗習慣都有相似之處。人在天涯,年俗依舊。

  大陸也有“圍爐”的做法,就是圍著爐膛烤東西吃。大陸作家王安憶曾在《長恨歌圍爐夜話》中,對“圍爐”生活有過詳細描述:“房間裏暖和起來,飄著飯菜的香。王琦瑤(《圍爐夜話》的主人公)又在爐膛裏埋了塊山芋,不一會兒,山芋也香了。下午來喝茶時,點心也不要了,圍著爐子烤那山芋吃,都成了孩子似的。”“他們都很會動腦筋,在這爐子上做出許多文章。烤朝鮮魚幹,烤年糕片,坐一個開水鍋涮羊肉,下麵條。”窗外飄著雪,屋裏生一爐火,家人圍爐而坐,聊天、説笑、吃飯。爐火烤地人暖暖的,爐子上的食物發出細碎的聲音和濃濃的香味,自然而然生出的親情溫暖了全家人。好一幅歲月靜好的生活圖畫。

  在臺灣,經過長久的發展與變遷,“圍爐”的習俗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按照一些民俗資料的解釋,“圍爐”是臺灣北部地區的叫法,南部地區稱作“甘九暝”。而除夕之夜的“圍爐”,已經成為守歲的固定習俗。

  “圍爐”守歲就是指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一起辭舊迎新過大年,意頭是闔家團圓。中國人講究個團圓,兒孫滿堂,一家子在一起熱熱鬧鬧才好。

  “圍爐”的爐子是有講究的:爐邊要置些銀錢,火不能滅,寓意財氣旺盛。若不吃火鍋,就會在餐桌底下放一個火爐表“圍爐”之意。若有親人因故無法歸家吃上圍爐,家人便會特置一份碗筷,並在位子上放那人的衣物,以示思念及團圓之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