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首兩岸交流30年 臺媒冀唱好合作雙贏主旋律

2017年12月07日 09:00: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漳州12月6日電 題:回首兩岸交流30年 臺媒冀唱好合作雙贏主旋律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兩岸交流30年,新聞交流在兩岸交流起著骨幹、領頭羊作用。”出席第八屆海峽媒體峰會的臺灣聯合報係社長項國寧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因為兩岸的新聞交流使兩岸彼此有進一步的了解,所以新聞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本屆峰會恰逢兩岸交流30年,來自海峽兩岸的數十家媒體百餘媒體人6日聚首漳州話“融媒時代”。2009年,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度、廣度和高度不斷提升,海峽媒體峰會應運而生。

  項國寧可謂是海峽媒體峰會的老朋友,他説已參加了六七屆峰會,每一次都有新收穫,兩岸媒體人也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兩岸交流合作,媒體更要先行一步,走在大時代的前列。”項國寧説,兩岸新聞交流支撐著兩岸的交流在民間、經濟等方面都能保持前進的速度,“兩岸交流從新聞開始而得以持續,希望未來兩岸新聞交流有所改善和發展”。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單方面傳播模式,並拓展了傳播範圍,這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項國寧認為,這也是一個新機遇,未來兩岸媒體應該思考如何在新媒體方面提供新的平臺,來促進雙方的深度合作,這既要思維創新,也要人才創新,裏面大有文章可做。

  “新聞報道不外乎是説故事,把故事説好,説完整,説深入。”項國寧表示,過去傳統媒體就只有一種平臺,現在新科技時代,媒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如視頻、音頻、文字、圖表各種方法把一個故事説得精彩,好看、好聽、可以吸引很多的讀者和受眾,傳統媒體應該用新的方法去講故事。

  在媒體融合發展新時代,如何更好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兩岸故事”,也是兩岸媒體人交流的熱點話題。

  “兩岸媒體要唱好合作雙贏的主旋律,要講出兩岸共同交流的故事。”臺灣《中國時報》《旺報》總編輯王綽中認為,要增進兩岸互信和了解,兩岸媒體人有責任。

  王綽中説,過去強調“內容為王”,怎麼提供優質的內容是我們媒體人的職責。

  “隨著科技進步的載體,作為媒體人,面對著載具的變化,運用載具來宣揚我們的理念,盡我們的責任。”王綽中指出,兩岸交流雖30年,其實臺灣民眾對大陸還是不太了解,因為畢竟以前隔閡很久,因為制度不同造成很多誤解誤會。

  王綽中建言,要進一步加強交流,我們媒體人要肩負很大的責任,讓兩岸來互相了解,“媒體是一座橋梁,希望兩岸媒體一起努力。”

  兩岸交流30年,從兩岸媒體記者互派記者採訪,互派記者駐點,到交換新聞稿件,交換新聞版面,再到合作開展傳媒文化産業活動,兩岸傳媒人不斷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聯動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

  在臺灣商報大陸事務部執行長張汶寧看來,媒體融合發展既要技術支撐,也要資源整合。目前,島內媒體業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規模較大的傳統媒體在尋求新的出路,比如開發網路媒體、嘗試動漫新聞等;中小媒體的危機感也很強烈,大都選擇抱團發展。

  “臺灣商報正在嘗試新媒體發展,推出了電子報、手機APP等新媒介工具。非常希望能夠借助海峽媒體峰會的平臺,讓兩岸媒體牽手配對,在媒體融合方面找到一條合作發展之路。”張汶寧説。

  臺灣導報社社長林文雄多年來參與兩岸媒體交流,他認為“社交”是新媒體的關鍵詞,每天他都要將新鮮出爐的《臺灣導報》版面發佈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借助社交網路的分享轉發,將兩岸資訊等資訊,傳遞給臺灣各界人士。(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