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兩岸交流30年 這5個故事讓我們感動到熱淚盈眶

來源:新華網

2017年12月01日 08:23:00A

  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斷的骨肉親情終於融化了阻隔海峽的堅冰,衝開了封閉38年之久的兩岸往來之門。在開放探親前,兩岸間,已有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尋找親人,表達思念;開放探親後,又有太多動人故事令人感懷。下面的5個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在三十余載的長河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1.一座位於香港的信件轉机站竟是他的家

  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分隔兩岸的民眾看到了開放的希望,一些遷臺老兵開始寫信,開始尋找失聯三十多年的親人。當時,由於兩岸尚未通郵,老兵們為了表達對大陸親人的思念,不得已輾轉把信寄到了香港。

  田圻暢從1983年開始在香港幫助兩岸尋親,4年的時間共有一萬多封信經過他在兩岸之間流轉,他的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信件轉机站。

  那些收信人為田圻暢的信件,就是需要他傳遞的思念。由於大陸幅員太大,當時的航空也不發達,所以每一封信的背後都將是數月的漫長等待。

  30余載的背井離鄉,或許意味著滄海桑田。不幸中的萬幸是,有些人找到了在大陸的親人,一家人輾轉在香港團圓。而有的等待後的結果卻是“查無此人”,永不抵達的家書或許就代表了永遠的遺憾。“不幸中的萬幸”和“查無此人”交織匯聚成那個時代的縮影。

  四年,一萬多封信,一萬多次的尋找,這只是經過田圻暢傳遞的信,在那個年代,這些數字想必只是冰山一角。

  2.一群敲開了封鎖之門的老兵的故事

  兩岸封鎖之門是被一群老兵敲開的,他們的領頭人叫何文德,可知道,當時他這麼做,是抱著必死的信念。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縣人。今生今世不能活著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他站在臺上,用嘶啞而高亢的聲音高喊著:“你要抓、要殺、要活埋,聽清楚,動手吧!”

  這一幕來自1987年3月。同月,何文德任會長的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成立。為了不連累家人,何文德竟離了婚,還寫下遺書。

  何文德和幾位老兵穿著胸前寫著“想家”兩個大字的衣服,到鬧市、眷村、“榮民之家”一張張發送傳單。他們借傳單回應:“如果説這是我們為中國歷史上因真正分裂而使得千千萬萬離散的骨肉、隔絕的夫妻、破碎的家庭得有重新團聚之期所必須付出的某種代價,我心甘情願承受這一切!”

  這些老兵們遊行、集會,高唱著《母親你在何方》,終於敲碎了封鎖的堅冰。

  1988年1月14日,以何文德為團長的首個“臺灣返鄉探親團”啟程赴大陸。探親團手持“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返鄉探親團”的小旗子,旗子上印著兩岸地圖,一群白鴿正由臺灣向西飛進大陸。

  3.一生踐行的承諾:讓遷臺老兵“落葉歸根”

  這則故事的主角是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

  1980年,在日思夜想母親32年之後,臺灣老兵高秉涵終於收到了一封家書,而他卻遲遲不敢打開......

  沒能見到母親成為高秉涵此生最大遺憾。在高秉涵的書房裏,一直挂著母親生前穿過的衣服,他説:“這是我的寶”。

  思親之苦、喪親之痛,讓高秉涵對與家人分離的臺灣老兵的處境感同身受。

  從1991年開始,高秉涵陸續將老鄉的骨灰送回故鄉。

  “活著已做遊子,死了拒做遊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是當時流傳在臺灣老兵中的一句口號,也成了高秉涵後半生一直在踐行的承諾。

  後來又有越來越多不認識的人也聞訊前來找他幫忙,20多年來他已經送回約150個老兵的骨灰,讓離鄉的孤魂葉落歸根。

  高秉涵因此成為許多孤苦老兵的緊急聯絡人。

  2016年的某一天淩晨,高秉涵被醫院的電話叫醒,一位96歲的老兵處於彌留之際。這位老人因罹患糖尿病截肢,沒有子嗣,始終沒能踏上故鄉的土地。

  “我對他説,老哥啊,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你的骨灰送回家鄉,讓你葉落歸根!”高秉涵回憶説,當時老先生止不住老淚縱橫,沒過多久就閉上了眼睛。

  4.一場遲到了四十年的婚禮

  這個真實的故事仍和高秉涵有關,是講他老朋友的愛情的。

  高秉涵有一個山東老鄉叫桑順良,1949年隨警校遷至臺灣。高秉涵説,桑順良相貌堂堂,卻一直沒結婚,以致被很多人誤會。直到1978年桑順良去世,高秉涵看到桑順良的遺書,才解開了這位老鄉終身未娶之謎。原來桑順良一直在等著兩岸和平統一了可以回去跟大陸的未婚妻結婚。

  桑順良在給未婚妻的訣別信中寫道:

  親愛的肖娟娟:三十年分離,三十年相思,淚水都流幹了,你還記得我吧!

  1948年7月,我倆在菏澤高中畢業時,就跪地立誓,私訂終身,我非你不娶,你非我不嫁,我當年9月1日考取警察學校,即前往徐州報到接受教育,約好你在中秋節過後就前來徐州會我,未料時局大變,中秋節過了,你並未來徐州,我也跟著警校遷往南京了,從此就失去了聯絡。1949年初,我隨校遷來臺灣,最近我在臺灣擔任警察派出所所長任內,因健康檢查發現患了肝癌,已到了末期。醫生説:我的生命還有六個月就結束了。

  如今,我倆也不可能再有相見的機會。我信守了承諾,終身未娶,但你是否早已結婚生子?或是否也在信守的等我?或已不在人間?這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也算是我的最後遺書吧!你家住在菏澤城西北肖老家村,我家住在大桑莊,我把這封無法投寄的信交給了肖老家西北三里路的小高莊的高秉涵,拜託他,如果你還活著,如果你還在信守承諾等著我,那就把這封信和我的骨灰交給你,再補舉行一次冥婚吧。

  如果你已不在人間了,那就請高君協助,把我的骨灰埋在你的墓旁,我倆雖然在有生之年未能結為夫妻,也只有在九泉地下結為連理枝了……因為我的生命己不久人世了,在此行將就木入土前夕,最後在哭泣中完成了這封訣別書信,我倆活著不能相見,我在活著時都在等著你,我也會死後在地下等著你……親愛的肖娟娟:我此刻在號啕大哭中呼喚著你,肖娟娟!肖娟娟!我愛你……永遠,永遠……

  你的未婚夫:桑順良 泣書

  高秉涵這時才如夢初醒:桑順良並非獨身主義者,而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漢子。他下決心,一定要為癡情的桑順良找到當年在大陸的未婚妻肖娟娟。

  在桑順良去世十多年後,高秉涵費盡週折,終於在山東故鄉找到了肖娟娟。這位曾經的妙齡少女已熬成白髮老嫗,但一直未婚,原來她也在苦苦地等待桑順良歸來。

  當高秉涵把桑順良的骨灰給她時,她失聲痛哭,後來還辦了冥婚。白髮蒼蒼的肖娟娟穿著大紅禮服,抱著桑順良的骨灰入了洞房,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高秉涵也百感交集,老淚縱橫。幾個月後,肖娟娟也無疾而終。兩人埋葬在一起。

  不久,高秉涵利用回鄉之機,專程到兩人墓前憑吊,對著那個已然芳草萋萋的土丘説:“桑大哥、肖女士,你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雖然在生前不能做天上的比翼鳥,往生之後,卻已經結成了九泉下的連理枝。桑大哥,你託付給我的事,我也順利完成。祝願你們夫婦永結同心,天長地久……”

  5.一部真實的“爺爺尋親記”

  “老夏”被孫女“捧”成了網紅。

  臺灣老人老夏原籍東北,90多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人們説的老年癡呆症。儘管老人的記性越來越差,但他一直堅持深愛著老伴和親人。

  老夏的孫女夏德萱(萱萱)決定,用鏡頭記錄下爺爺奶奶每個甜蜜瞬間,她將視頻傳到了社交網路上,吸引了66萬網友關注,不少人都被這對東北爺爺和臺灣奶奶的愛情感動。

  爺爺老夏全名夏全茂,老家在東北,當年跟隨國民黨來到了臺灣,與大陸的親人分開了。這麼多年過去,老夏時時刻刻都惦記著家鄉。他本以為,全家只有自己生還,此生他再也不會見到任何親人了。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大陸網友的幫助下,2016年,夏爺爺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夏全鰲一家。

  在那一刻,在得知找到爺爺的親人時,孫女萱萱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現在真的激動的無法言語!!!爺爺説老家已經沒有任何家人了,當年逃亡時全都死在槍彈下,全家只剩下他一人生還。來到臺灣以後,非常思念家人,如果還在世界某一個角落就好了。”

  “在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後,(他)什麼都忘了,但對親人的愛從沒忘記過。爺爺曾説,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這種故事存在,如果他們還能相遇,那麼,死而無憾。”

  隨後,多位大陸網友一同幫助萱萱和大陸家人取得聯繫,在眾多網友的牽線下,萱萱和夏本鐵(夏全鰲的孫子)終於在2016年的年末取得了聯繫,一家人在視頻中見了面。

  遺憾的是,夏爺爺的哥哥夏全鰲已過世,90多歲高齡的夏爺爺也難以長途跋涉。但無論如何,此生能找到大陸兄弟的親人,已經非常難得。

  2016年年末,萱萱決定,替爺爺回一次老家,拍下親人們的視頻,給爺爺安慰。

  很多臺灣網友因這段跨越海峽的大團圓感動落淚。

  “恭喜!開心夏爺爺找到親人”

  “希望德萱可以常常分享夏爺爺的影片!!!因為這讓我想起我已過世的爸爸......每次看到夏爺爺,就仿佛看到自己爸爸一樣!!!”

  “真好!!能找到失散已久的親人真的無比欣慰!!之前在微博看到好多人關心慰問,真感動”

  大陸網友則表示,沒有什麼比聽到這樣的故事更讓人暖心的了。

  參與幫忙聯絡的大陸網友 @老夏和脆鵝 這樣説,真的很激動,不敢相信這個世上會存在這麼美好的事,因為網友們的善舉,世界才會這麼溫暖,感恩感動感激感謝。(新華網臺灣頻道蔡嘯天、張晴綜合整理 董一秀亦對此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