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記錄】從“廣告教父”到創業導師 陳炳宏:大陸是個神奇的地方

2017年11月13日 10:48: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仍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續寫著“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

 兩岸青年中心董事長陳炳宏。(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在天津艱辛創業過程中,感恩我的家人,感恩太太的姨父、阿姨、舅舅,感恩臺辦領導,感恩天津臺商協會的大佬們,以及所有在我創業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朋友,無限感恩!因為有他們的護持,才有今日的我!這些恩情我會永銘於心,並將臺商相互扶持的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陳炳宏

 

  記者:張麗媛

  24歲創業,28歲破産,31歲身背巨債隻身來到大陸,一切從頭再來,臺灣商人陳炳宏説:“大陸是個神奇的地方。” 

  從了解大陸到2001年來到大陸,紮根大陸17載,陳炳宏經歷並見證著大陸的蓬勃發展。作為臺商,他也切身體會著兩岸不斷融合、發展的點滴變化。

正在處理工作的陳炳宏。(台灣網 張麗媛 攝)

  1020日上午八點半,當記者來到位於天津東麗開發區宜墾大廈的兩岸青年中心(CCSC)時,陳炳宏早已在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簡單處理好手頭工作,陳炳宏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陳炳宏正在接受採訪。(台灣網 扶海濤 攝)

  來津發展的17年裏,陳炳宏接受過兩岸媒體大大小小的採訪有很多。在他的辦公室裏,辦公桌對面的半面墻壁上整齊有序的挂著一些有關他的報道。其中包括他以臺商身份接受的訪問、他的人物專訪,但更多的是以他在廣告行業的卓越成就為關注點的報道。

陳炳宏的辦公室。(台灣網 張麗媛 攝)

關於陳炳宏報道的一篇文章。(台灣網 張麗媛 攝)

  我們了解到,廣告行業在陳炳宏的前半生裏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曾令他“少年得志”,也曾令他“大不幸”。

  理工專業出身,沒學過任何廣告學知識的陳炳宏退伍後開始創業,24歲時靠著差不多3000塊新台幣在臺南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廣告公司,26歲挖到人生第一桶金。憑藉著優秀的創意,他只用了兩年,就將公司從“3000塊”做成臺南最大的廣告公司。28歲,他破産了……

  沉潛了兩年多的陳炳宏,31歲決定來大陸,一切從頭開始。由於曾經在臺灣的廣告圈已經很有名氣,認識很多廣告行業前輩,當陳炳宏要來大陸發展時,很多人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婉拒。最終,他選擇了天津,背負著“負七位數”的債務開始了一個人的打拼。

  在事業的最低潮來到大陸,陳炳宏體驗過大陸很基層的生活,曾經甚至用一塊五毛錢買5個饅頭和一包榨菜就過一天。他説,“既然來了就必須要融入”,做市場,各個環節、各個階層都必須要掌握、要了解。就在體驗與了解中,陳炳宏在天津紮下根來。

  陳炳宏辦公室的書架除了與工作內容相關的書籍,還擺著關於大陸、中國歷史的書籍。(台灣網 張麗媛 攝)

  用了四年的時間,他不止從“負七”追到“零”,更將自己的廣告公司“帝十三”做成了天津地産策劃方面的第一品牌,營業額排名第三,專業度和美譽度則是最好的。從2005年開始,大陸地産業排名前二十的開發商基本上一半都是“帝十三”的客戶。

  陳炳宏喜歡喝茶,他每到一個地方談成一個項目總要買一把茶壺。在他的會客室中,靠墻的櫥櫃上擺著各種各樣的茶壺,每一個茶壺背後都是一個關於創意的精彩故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由於在廣告行業的種種成就,陳炳宏被很多大學邀請教授廣告課程,現在是天津6所大學的廣告係教授。隨著大陸這些年來的不斷發展,陳炳宏教授的課程也在不斷豐富,從最初的只教授廣告到後來的文創課程,再到如今的創業導師;大陸在發展,社會在變、市場在變,陳炳宏也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陳炳宏表示,他憑藉多年從業經驗帶出來的學生就業率都很高,甚至有些學生還沒畢業,已經有企業想要聘請。同時,陳炳宏出版的與廣告業相關的書籍,幾乎已經成為廣告行業人手必備的重要工具書和學校教材。“我一直和別人説,大陸是個神奇的地方,很多事情在臺灣實現不了的,在大陸一切皆有可能。”

  陳炳宏向記者展示“帝十三”在廣告行業的“成名作”:“火星文”。(台灣網 吳曉龍 攝)

  如今陳炳宏被業內譽為“廣告教父”,正因如此,他毅然決定作出改變。他説,廣告這個行業自己差不多做到頭了,更多的可能是去培育新一代接班人。他將廣告公司切給了自己的徒弟:第一次釋股把75%的股份給了員工,第二次又釋出了15%

  陳炳宏喜歡喝茶,總會與創業青年在辦公室裏邊喝茶邊聊工作。(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從20156月起,45歲的陳炳宏開啟了他人生中的又一全新事業——兩岸青年創業平臺。籌備了一年多,201766日,兩岸青年中心正式成立,發展至今已有3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包括7成的臺灣青年和3成的大陸青年,註冊資本達到7600多萬。

  陳炳宏憑藉著自己在大陸打拼17年的經驗,針對兩岸青年的不同特點,悉心指導每一個入駐中心的待孵化企業,幫助他們少走彎路。陳炳宏告訴記者,兩岸青年中心的理念就是提高50%的成功創業率。

兩岸青年中心隨處可見的“+50%”。(台灣網 張麗媛 攝)

  不僅如此,陳炳宏還會要創業青年、兩岸青年之間多交流,從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他看來,兩岸青年其實是很搭的:大陸青年會有較大的視野、較大的格局觀念,相比之下臺灣青年則更專注、坐得住,兩者正好互補。

陳炳宏和創業青年交流。(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如今,陳炳宏的家庭、工作重心都在大陸,但也會經常回臺灣看望親人。每次回去他大概會呆上一個禮拜,行程排得滿滿噹噹,除了一些演講邀請,就是為有很多想要來大陸發展的創業者“答疑解惑”。

  陳炳宏説,兩岸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很多臺灣人對大陸不了解。他回島內總會告訴一些臺灣青年,至少來大陸看看,住上一陣子,因為他們最好的出路一定在大陸。如果要來大陸發展,就一定要帶著“三本”:本業、本事、本人,而“本人”則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長期在大陸紮根。

  陳炳宏2001年登陸天津,次年便將太太從臺南老家接到身邊。他介紹,太太是臺灣慈濟基金會的資深師姐,常年以天津為中心,組織並參與慈濟在當地的捐獻、賑災、扶貧等工作。受太太的影響,陳炳宏也參與其中,通常多是自己出錢,太太出力。當然,夫妻倆也會各自牽頭,將天津臺協與臺灣慈濟的愛心力量匯聚整合。在他們夫妻眼裏,“兩岸一家親”絕不是一句口號,必須要以實際行動,在同胞受災受難時送去實質幫助。

  談到對兩岸未來的期望,陳炳宏説,希望兩岸可以和平發展、和平統一,否則受傷害的一定是臺灣。(完)

訪問結束後,陳炳宏走回辦公室。(台灣網 張麗媛 攝)

[責任編輯:張麗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