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一個“山東大漢”和他的“繃帶事業”

2017年11月02日 21:36: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中的有些人仍在續寫“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 

  【本文導讀】深耕山東十年,臺商沈慧麟將他的“繃帶事業”從零做到了銷量位列全國前三。自1987年兩岸打破隔絕,開放交流以來,大陸為臺商在陸投資、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沈慧麟便決定身背2千萬的外債來祖國大陸闖一闖,從此和山東結緣……

臺商沈慧麟。(圖片來源:魯臺之窗)

  作者:魯臺之窗微信公眾號  

  “身高一米八多,體重200多斤,像是魁梧的山東大漢。”這是身邊人對沈慧麟的第一印象,而低調、冷靜、執著,又是熟悉他的人給予他最多的評價。

  2008年,沈慧麟從臺灣來到山東濰坊安丘的景芝鎮,深耕十年,20種大類,細分250種産品,要把簡單的“繃帶”生意做到極致。

  一己之力救活家族生意

  沈慧麟還在讀書的時候,家裏就在臺灣建廠生産繃帶,供應于島上的大小醫院,但最初的銷量並不理想,長輩們甚至召開家庭會議,商量停掉繃帶生意,以減輕企業負擔。沒有人會想到,正在讀大學的沈慧麟卻站出來表示反對,並主動要求攬下銷售的任務。

  據説,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逢週末假期,沈慧麟就一家醫院接一家醫院的跑業務,而他每次出門都是兩輛車— —大卡車和摩托車,大卡車用來運輸産品,到了某個鎮上,他就先找地方把卡車停下,然後再一個人騎著摩托車把村莊裏的門診轉一遍。

  第一年,他就靠一己之力,賣出去了2千多萬台幣的營業額,救活了家裏的繃帶生意。而這個故事,一直被熟悉他的人津津樂道,如果一個人能成功,縱使有幸運的成分,但歸根還是因為他足夠努力。

  落地山東 結緣齊魯

  後來,臺灣建廠的成本增加,沈慧麟把家族生意帶到廈門,同時也成立了自己的獨資企業,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直到2008年,他停掉了廈門的生産,整合了四五個廠區的資源,輾轉落腳來到山東,創辦山東瑞億,從此和山東結緣,轉眼已經十年時間。

  為人低調,沈慧麟很少跟身邊人説起自己的奮鬥史,只是談到創業,他總會感慨這麼一句,“有的人創業是身上揣了幾百萬資金,而我卻是背著2千萬的外債開始的。”其中不易,可想而知。

  攻克歐洲人壟斷了30年的技術

  山東瑞億的産品主要銷往海外,北美、歐洲、日本……幾乎全世界都在用這裡生産的繃帶。如果不深入這個行業,很少有人能知道,小小的“繃帶”背後,其實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同樣是外銷,每個國家對産品的標準不一樣,最“挑剔”的就是歐洲人。依照他們的要求,純棉的繃帶不允許含有彈力絲,以防會造成血液不迴圈,但這項技術,很長時間以來,在國內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掌握。沈慧麟的執著勁兒又上來了,親自帶隊攻克技術難題,一台設備拆拆裝裝,又裝裝拆拆,不放過一個小零件,小軸承,甚至是一塊小鐵片。

  這樣堅持了將近三年時間,最終摸索出了一套技術,並研發出了自己的設備,生産出的繃帶不僅達到了歐洲市場的標準,而且成本只是他們的兩三成,品質更好,外觀更漂亮。

  造別人造不了的産品

  據了解,山東瑞億的繃帶銷量如今位列全國前三,然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沈慧麟都在“為他人做嫁衣”,從事産品代加工的業務,當初選擇從臺灣來到山東,也是因為政府提供了更優惠的政策,但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公司的利潤空間或將越來越小。

  沈慧麟也深知這一點,從最初做代加工起,他就一直堅持“造別人造不了的産品”,鼓勵技術研發,已經申請了四項專利,果斷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生産車間裏,多數正在運轉的設備多數都經過重新改裝,市場上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機器。

  應對實時變化的市場環境,沈慧麟已經在澳洲創辦了自己的品牌,同時和國內優秀企業合作,形成“生産+銷售”的強強聯合,搶佔國內的市場份額。

  如何評價一個人生意做得好?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可能標準有很多。“造別人造不出的産品”,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或許只有足夠執著,才能有底氣提出這樣的理念。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