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探月計劃為何一波三折

2022-09-05 08:37: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時事觀察】美國探月計劃為何一波三折

  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航太局(NASA)宣佈再次推遲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的發射。這意味著在研發11年以後,該火箭的太空“首秀”仍未能實現。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探月計劃目前面臨多種困難,能否在2025年實現登月存在變數。不過,未來人類的探月熱情預計將更加高漲。

  “太空發射系統”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3日14時17分(北京時間4日2時17分)進行,由該火箭搭載“獵戶座”飛船從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太中心發射升空。但是在發射前3小時,美國航太局表示在向火箭輸送燃料時出現泄漏問題,任務團隊嘗試解決這一問題但未成功,因此決定推遲發射。

  這是NASA在一週內第二次推遲“太空發射系統”的發射。該火箭最初定於8月29日發射,但在發射前40分鐘,由於火箭的一個引擎排氣出現問題,導致引擎無法達到適宜發射的溫度範圍,NASA叫停了那次發射。另外,當天就曾發生過燃料泄漏問題。

  “太空發射系統”的研發始於2011年,由NASA和波音公司共同研製。作為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將能夠執行深入太陽系的任務,包括到達小行星和火星之類的目的地。該火箭原定於2018年進行首次發射,但由於研發進度滯後屢次推遲,直到今年才真正進入發射狀態。

  有分析指出,“太空發射系統”推遲發射將影響到美國的探月計劃。按照NASA的計劃,“太空發射系統”此次執行的是“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由該火箭搭載“獵戶座”飛船進行無人繞月飛行測試。如果該任務成功,下一步的“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就將執行載人繞月飛行,最終由“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將宇航員送往月球。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發射系統”推遲發射,並不是美國探月計劃目前面臨的唯一困難。

  自1972年“阿波羅17號”離開月球後,美國已闊別月球50年。而且在美國的太空梭全部退役後,美國宇航員一度都要依賴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前往太空。為此,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準備在2024年將美國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

  在美國的這一探月計劃中,不僅包括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還包括“門戶”月球軌道空間站和載人登月系統等。

  完整的登月進程應該是由“太空發射系統”攜帶飛船將宇航員送到“門戶”空間站,然後宇航員乘坐著陸器從“門戶”空間站前往月球。

  然而,除了“太空發射系統”研發滯後外,“門戶”空間站的研製進度也慢于預期。NASA積極吸引商業公司和其他國家參與“門戶”項目,但因為進度問題還是在2020年宣佈,“門戶”空間站將不會出現在最新的登月計劃中。

  此外,NASA在2020年與3家企業簽訂合同開發月球著陸器,2021年4月把29億美元的合同交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但是,競標失敗的藍色起源公司認為合同招標過程存在問題,後來起訴美國政府。2021年11月,NASA表示由於預算不足、面臨法律糾紛等,登月計劃或許不會早于2025年。

  分析人士指出,“阿爾忒彌斯”計劃之所以一波三折,主要原因是耗資巨大和技術難度高。例如,“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項目迄今已花費了370億美元,“太空發射系統”一次的發射成本就高達40億美元。

  “太空發射系統”還擔負著進軍火星的任務,NASA計劃宇航員要在月球南極停留7天甚至更長時間等,這些都給火箭和艙外航太服等的研發增添了技術難度。另外,商業公司的參與也給探月計劃帶來了不確定性。

  不過,當前拜登政府對探月計劃持支援態度,這為NASA獲得更多資金提供了有利條件。而除了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等都提出了登月計劃。誰將首先在21世紀登陸月球,現在依然難以預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