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俄烏衝突不斷 炮火中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局勢複雜

2022-09-05 08:37:00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字號

  世界週刊丨俄烏衝突不斷 炮火中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局勢複雜

  作為俄烏衝突的焦點之一,位於烏克蘭境內的扎波羅熱核電站牽動著全球目光。本週,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親自帶隊的工作組,冒著炮火抵達扎波羅熱核電站,展開評估和保障活動,讓外界對於核電站的安全多了一些信心。但與此同時,烏克蘭方面高調宣佈發起“反攻”,戰場局勢更趨複雜。

  8月3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出的專家團抵達烏克蘭扎波羅熱州首府扎波羅熱市。

  據塔斯社報道,工作組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親自帶隊,另有13名專家來自10個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中國、法國、義大利、約旦、立陶宛、墨西哥、波蘭、塞爾維亞和北馬其頓共和國等,沒有俄羅斯和烏克蘭專家參與,也沒有美、英的代表。

  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一次派遣工作組深入烏克蘭戰區,由聯合國後勤、安保領域的工作人員負責護送。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裏克強調,衝突各方均有責任保護專家團的安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國際原子能機構正在進入扎波羅熱核電站,如你所知,我們在那裏執行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評估那裏的實際情況,盡我們所能幫助穩定局勢。

  扎波羅熱核電站,位於烏克蘭扎波羅熱州埃涅爾戈達爾市,是烏克蘭境內最大的核電站,同時也是歐洲最大核電站之一,發電量佔烏克蘭發電總量的25%。

  俄烏衝突爆發後,今年3月,俄方控制了埃涅爾戈達爾市。俄外交部表示,為防止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泄漏,需派出俄軍人保衛核電站。同時,俄方同意繼續由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的員工負責核電站的運營管理。但許多西方媒體報道稱,俄軍佔領了核電站。

  7月中旬以來,核電站及其周邊頻繁遭到火炮及無人機襲擊。俄方稱,是核電站內的烏方工作人員向烏軍泄漏了核電站地區的人員和設備位置資訊,烏軍據此製造了襲擊。

  俄羅斯軍人:放射性同位素就儲存在那裏,大概20至30米遠。

  幾十年過去,核泄漏的陰霾仍籠罩在切爾諾貝利上空。國際社會也深刻意識到,在扎波羅熱核電站安全問題上“玩火”極其危險,很可能引發另一場核災難。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幹事 馬爾迪尼:在像扎波羅熱核電站這樣的設施內部及周邊不應該發生交火戰鬥,因為我們知道後果會是什麼,假如發生不幸的災難,也不可能有人道主義應急措施。

  據烏克蘭核能專家預測,一旦扎波羅熱核電站發生災難性事故,嚴重程度可能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10倍。

  當地居民:我們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倖存下來,那是場大災難,但我們倖存了下來。在我看來,現在的威脅是100%。扎波羅熱核電站有六個反應堆,不是一個。

  本週,扎波羅熱當局已經開始向當地居民分發碘片以預防放射性危害,並舉行核災疏散演習。

  8月29日,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根據當天的風力預報,未來3天內,一旦扎波羅熱核電站內有一台動力裝置發生嚴重事故,輻射雲將會覆蓋烏克蘭南部和俄羅斯西南部部分地區。屆時,歐洲大陸或將因此拉響核警報。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博雷利:目前在扎波羅熱核電站有一場核賭博,這是非常危險的。

  法國總統 馬克龍:扎波羅熱核電站周邊的情況顯然是最令我們擔心的。

  8月21日,美、英、法、德四國領導人舉行電話會談,呼籲俄烏保持軍事克制。

  然而對於西方姍姍來遲的關注與重視,俄羅斯方面不斷揭批美國是核電站危機的始作俑者和幕後黑手。

  8月28日,一架無人機在扎波羅熱核電站上空被俄方擊落,飛行軌道顯示其襲擊目標是存放核廢料的倉庫。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 科納申科夫:被俄軍擊落的烏克蘭攻擊無人機落在一號特殊設施的屋頂上,沒有人受傷,沒有造成建築物嚴重損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軍方消息稱,這是一架美國製造的無人機。

  8月29日,扎波羅熱核電站再遭炮擊,核燃料儲存設施的屋頂被炸出一個大洞,扎波羅熱州軍民行政機構官員弗拉基米爾羅戈夫指出,開火的正是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M777榴彈炮。

  俄羅斯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烏方針對核電站製造襲擊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恐嚇扎波羅熱居民,迫使其外逃;其二就是阻撓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考察。

  俄羅斯國防部長 紹伊古:昨天,烏克蘭武裝部隊不僅向扎波羅熱核電站開火,還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團的行動路線開火。

  扎波羅熱核電站的乏燃料儲存設施中存有4000根乏燃料棒,含有數量巨大的放射性物質。俄羅斯核問題專家阿列克謝安皮洛戈夫指出,乏燃料正是製造核臟彈的理想原料,一旦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進入核電站考察,就會發現實際情況與烏方此前上報的資訊不符。

  9月1日清晨,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大門附近很平靜,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到訪。然而就在不久後,扎波羅熱核電站附近再度遭到炮擊,核電站緊急切換到應急模式。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我們正在行動。根據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軍事活動有所增加,包括今天早上和最近幾分鐘前。但權衡利弊後,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停下來,我們現在正在前往(核電站)。

  9月1日傍晚6點,總幹事格羅西和專家團大多數成員走出扎波羅熱核電站,完成了第一次考察,並做出初步評估。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儘管我在裏面只有4或5個小時,但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我的同事也還在裏面,我進行了全面走訪,進入各個單元,參觀了應急系統發電機等不同區域。

  專家團檢查了核電站多處受損情況,包括一枚未爆炸的炮彈殘骸,格羅西宣佈,國際原子能機構將派數名專家長期駐留在扎波羅熱核電站。

  分析人士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團的任務僅限于“專業技術評估”,並沒有厘清軍事行動責任的職權,因此不太可能扮演衝突“調停者”的角色,但專家常駐核電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緊張局勢,甚至有望使核電站成為安全區。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技術人員有兩個小組,其中有一個小組會一直在核電站待到週日或下週一。

  路透社注意到,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團訪問期間,大批俄羅斯士兵在周邊進行保護。

  俄羅斯國防稱,當天有烏克蘭軍人試圖在核電站所在的埃涅爾戈達爾地區進行空降,受到俄方火力壓制,未獲成功。還有大約60人組成的兩個烏軍小組試圖在核電站東北方向3公里處的卡霍夫卡水庫沿岸登陸,被俄軍發現後消滅大半。

  隨著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的到來和留駐,外界對於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安全信心有所增強。

  但與此同時,在烏克蘭南部,更慘烈的正面對抗已經打響。

  8月29日,在接受了美國多輪軍援“輸血”後,烏克蘭南部作戰司令部宣佈,在烏南部的赫爾松地區發起反攻,並表示已突破俄軍第一道防線,佔領了幾個村莊。

  赫爾松位於俄烏戰線的最西端,是目前由俄方控制的唯一一個烏克蘭省會城市,距離克裏米亞僅約100公里,是重要的戰略要地。輿論分析指出,烏方之所以選擇從這裡開始反攻,是因為如果取勝將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生活在衝突前線地帶的瑪麗亞和丈夫科斯蒂亞,以畜牧業為生,近期頻繁的炮擊以及噴氣式飛機在頭頂的尖嘯而過,令她非常緊張。

  當地居民 瑪麗亞:我躲在房子裏,每次心臟都快要跳出來,當飛機飛過時我會大聲尖叫,我很害怕,上天保祐我們。

  最近幾週,烏軍以赫爾松地區的橋梁為重點打擊目標,目的是切斷俄軍在烏克蘭的後勤補給路線。但多數軍事專家認為,烏軍所採用的屬於“磨損戰略”,很難取得重大勝利,反攻可能演變為一場漫長的消耗戰。

  烏克蘭南部作戰司令部發言人 胡梅紐克:俄軍可能會繼續嘗試建立渡輪或浮橋過境點,但整個可部署區域都在我們的火力控制之下。

  烏方的説法遭到俄方的反駁。

  俄國防部8月30日通報稱,俄軍在南部戰線摧毀了烏方大量軍事裝備,並瓦解了烏軍在多個方向的攻勢。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 科納申科夫:我軍行動有效,一天之內摧毀48輛坦克、46輛步兵戰車、37輛其他裝甲戰車、8輛裝有重機槍的皮卡車,消滅了1200多名烏克蘭軍人。

  赫爾松州軍民行政機構副主席斯特列穆索夫直言,基輔的反攻“無效”,沒人前進也沒人撤退,是烏軍“發生了錯覺”。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 佩斯科夫:(俄方)特別軍事行動正在按照現有計劃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所有目標都將實現。

  9月1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公佈了一段據稱是烏軍士兵在戰敗後的自拍視頻。

  烏軍士兵:兩天內就損失了半個排的人,非死即傷。我們有一個迫擊炮,還有那些直升機上的白癡,甚至不能飛到他們面前看看是從哪開槍的。這就是現在的戰爭。

  8月29日,俄國防部發佈公報稱,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軍共摧毀276架烏克蘭戰機、148架直升機、1832架無人機和370套防空系統。

  塔斯社援引俄空軍消息人士的表態稱,烏克蘭曾經的空軍力量——米格-29、蘇-27和蘇-25的合格飛行員,實際上已全部被俄軍消滅。為了繼續執行作戰任務,烏方不得不出動烏克蘭空軍哈爾科夫軍事學院沒有完成學業的學員。

  據塔斯社透露,五角大樓目前正在為烏空軍招募前阿富汗戰鬥機飛行員,這些阿富汗飛行員曾經效力於阿富汗政府軍,2021年塔利班政權上臺後前往美國,被五角大樓招募後,他們將會在加利福尼亞接受一段時間培訓,然後通過波蘭進入烏克蘭。

  在烏克蘭宣佈“南部反攻”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方還幫助烏軍進行了“兵棋推演”(war-gaming),幫助烏軍了解在不同情況下所需要部署的兵力水準,並建議烏軍限制反攻範圍,避免過度擴張陷入多線作戰。

  而選擇從克裏沃羅格和尼古拉耶夫向赫爾松方向進行所謂“反攻”,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慮到那裏森林很少、地勢開闊,美國可以對該地區進行太空偵察,為烏軍提供資訊數據。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認為,烏軍近期的軍事行動以及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打擊的成果,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功不可沒。按照克拉克的説法,美國特種作戰部隊的代表從2014年起就已經開始訓練烏克蘭軍人,目的就是對抗俄羅斯。

  在俄方官員看來,烏方選擇此時反攻也是因為受到“西方慫恿”。此前,《華盛頓郵報》曾公開質疑,美國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軍援,卻沒有看到赫爾松前線的行動;“政客新聞網”也兩次發文質問“烏克蘭的反攻在哪”。

  俄羅斯防長 紹伊古:其唯一目的,是在西方策劃者心中製造一種幻想,即烏克蘭武裝部隊有能力發動反攻。

  俄烏衝突已持續半年有餘,表面上是俄烏之間對陣,實則是俄羅斯與西方的持久消耗戰。

  而對於烏克蘭來説,西方是否繼續支援、能支援多久,都還打著問號。

  本週,美國《國會山報》發表評論稱,如果烏克蘭想要生存下去,戰鬥必須結束,唯一合理的做法是進行停火談判。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