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影響力行動”揭美虛假資訊傳播冰山一角

2022-09-05 08:37:00
來源:紐約時報
字號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臉書、推特等西方社交媒體今年7月和8月“首次發現並清除面向海外推動美國利益的‘影響力行動’”。報道援引斯坦福網際網路觀察站和社交網路分析公司格拉菲卡近日聯合發佈的題為《五年親西方秘密影響行動的評估》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近5年的時間,‘影響力行動’旨在宣傳美國觀點、價值觀和目標,同時攻訐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等國。”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西方社交媒體刪除“親美”賬號固然令人訝異,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其清除賬戶的舉措實際上是為了避免虛假賬號氾濫影響商業利益。此事件中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所謂的“影響力行動”,暴露了美國這個“謊言帝國”利用網路系統性針對中國、俄羅斯等國以及中東、中亞等地區,進行虛假資訊宣傳的冰山一角。近年來,無論在現實世界還是在網路空間,美國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虛假資訊傳播者。

  賬號氾濫影響公司商業價值

  據《紐約時報》報道,社交媒體臉書、Instagram、 WhatsApp和推特近期清除了其平臺上的一項“影響力行動”。

  上述“影響力行動”被曝光源於今年7月和8月,推特和Meta(臉書母公司)刪除了數組賬號。推特表示,這些賬號違反了他們關於“平臺操縱和垃圾資訊”的政策,而Meta表示,這些賬戶參與了“協調一致的虛假行為”。比如,一些賬號發佈了所謂“俄烏衝突在中亞國家造成糧食短缺”的消息,併為這些地方的親烏克蘭抗議活動歡呼。一組針對中東受眾的賬號則讚揚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伊拉克所做的工作,並討論美軍與敘利亞兒童之間的所謂“積極互動”。

  Meta認為這些賬戶的來源是美國,推特則判斷是來自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美國軍方可能與此有關的證據。

  根據斯坦福網際網路觀察站和格拉菲卡近日聯合發佈的研究報告,在近5年的時間裏,與“影響力行動”相關的數十個虛假賬戶致力於在網際網路上宣揚親西方的言論,同時試圖詆毀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在內的國家。

  為了推廣相關敘事,這些賬號有時還會分享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機構的文章或美國軍方贊助的網站的連結,意圖昭然若揭。

  儘管西方社交媒體刪除“親美”賬號實屬罕見,但臉書、Instagram、WhatsApp和推特此舉並非背離美國,究其原因,還是為了商業利益。

  用於虛假資訊宣傳的賬號氾濫,已經影響了這些社交媒體背後公司的商業價值。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與推特的收購糾紛中,馬斯克就宣稱是因為虛假賬號氾濫才放棄收購推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8月29日披露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馬斯克的律師團隊近日還要求法庭傳喚推特的前安全主管,希望其能夠提供有關推特虛假賬號和安全漏洞的文件及通訊記錄。

  此次西方社交媒體刪除“親美”賬號事件中,真正值得關注並令人警醒的是,所謂的“影響力行動”,暴露了美國利用網路系統性進行虛假資訊宣傳的冰山一角。

  炮製散佈虛假資訊由來已久

  在今年美國國會舉行的一次聽證會上,參議員蘭德保羅直言:“你知道誰是世界上最大的虛假資訊傳播者嗎?美國政府。”

  無論在現實世界還是在網路空間,美國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虛假資訊傳播者。

  此次所謂的“影響力行動”,與美國在網路空間進行的浩如煙海的虛假資訊宣傳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不過,所使用的手段大同小異。

  《紐約時報》報道稱,研究人員發現,過去近5年的時間,“影響力行動”使用的賬號經常冒充新聞媒體或者使用虛假身份,以俄語、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等至少7種語言發佈資訊。此外,這些虛假賬號通常還會發佈一些連結,關聯到虛假的媒體網站以及“與美國軍方有關聯的來源”,比如聲稱美國中央司令部是贊助方位於中亞的網站。

  研究人員還披露,這些賬戶針對不同地區定制其語言和資訊。比如,一些賬戶使用諸如“東方真理報”這樣的名字冒充媒體。其中還有賬戶將波多黎各女演員瓦萊裏婭梅嫩德斯的照片進行修改後用作個人資料照片以虛構身份。

  事實上,美國政府在網路空間進行虛假資訊宣傳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其手段路徑已被多次披露曝光。

  比如,美國政府指示美國際媒體署管理的新聞機構用幾十種語言製作所謂新聞報道和“宣傳品”,並協調盟國媒體機構轉載推送;提供重金資助美網際網路媒體“技術入股”,一方面弱化、遮罩真實資訊,另一方面為傳播虛假資訊“開外挂”“配裝備”。在這個傳播虛假資訊的鏈條中,美所謂“學者”、媒體、網際網路、官方互為謊言原材料供應方和消費者,而生産出的虛假資訊産品又成為美政府對他國制裁、施壓、干涉的藉口。

  從全球多國媒體的報道和多家研究機構的報告中,都可以看到美國近年來在網路空間進行虛假資訊宣傳的蛛絲馬跡。

  2020年疫情期間,推特上數千個與美國共和黨和右翼勢力有關的賬戶瘋狂轉發誣陷中國的陰謀論,但此舉被澳大利亞研究院發佈的一項報告揭露出來。通過數據追蹤,研究人員發現,有5752個賬號在短時間內反覆轉發有關新冠病毒的謠言。很多轉發謠言的用戶都是被遠端控制的“機器人”賬號。這些轉發大部分為一秒內快速轉發,還有一部分是在一分鐘內轉發。

  美國信譽賬戶早已赤字纍纍

  德國作家呂德斯在其所著的《偽聖美國》一書中指出,美國政府非常擅于通過選擇和歪曲事實、刻意窄化新聞來源、極化人們的判斷,達到混淆是非、影響公眾判斷的目的。“水攪渾了,撈取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就容易了。”

  近年來,中國、古巴、伊朗、俄羅斯等國都成為美國處心積慮在現實世界和網路空間炮製虛假資訊的對象。

  2021年,受新冠疫情和美國收緊制裁的影響,古巴經歷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同年7月11日,包括首都哈瓦那在內的古巴多座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古巴政府調查後發現,此次示威活動背後同美國政府機構有著密切聯繫,其中美國政府的“馬前卒”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示威活動爆發前數周,社交媒體上反古巴政府的資訊開始增多,這些資訊有效地操縱了民眾情緒、製造不滿並刺激抗議活動;在示威活動前幾天,推特上突然出現大量新賬號轉發、點讚未加核實的反古巴政府帖文。

  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又在烏克蘭問題上接二連三散佈針對中國的虛假資訊,企圖轉嫁矛盾,挑動對抗,借機漁利,可謂手段卑劣,用心險惡。

  不過,美國政府越是費盡心機造謠污衊、渲染炒作,就越是讓國際社會看清楚其信譽賬戶的纍纍赤字。

  對美國在網路空間毫無底線地炮製散佈虛假資訊構陷他國,美國一些盟友也不再亦步亦趨,不願為這種違逆國際信譽和道義的做法背書。

  歐盟委員會2021年5月26日發佈關於強化《歐盟反虛假資訊行為準則》的政策指引,要求谷歌、臉書等網際網路平臺加大反虛假資訊力度。

  眾所週知,從“洗衣粉”到“白頭盔”,從對疫情溯源的胡言亂語到編造涉疆世紀謊言,美國政府作為全球最大的虛假資訊傳播者,從未停止以炮製謊言的手段蒙蔽世界,粉飾自詡的“正義面孔”。然而,這些伎倆已逐漸被世界多國識破。美國政府大搞虛假資訊宣傳,留下的只會是洗不白的惡名。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言,美方應該停止捏造和傳播虛假資訊,不再以“謊言帝國”為榮。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