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巴媒文章:中國積極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2023-10-18 09:10: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今日巴基斯坦報》網站10月15日刊登以《為何“一帶一路”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為題的文章,作者是伊姆蘭哈立德,全文編譯如下: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些西方大國出於錯誤的疑慮,一直在助長反對該倡議的虛假資訊運動。西方媒體和智庫指責中國對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大規模投資可能加劇碳排放。

  這些目光短淺的言論往往忽視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變革潛力,忽視了“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帶來的無數合作和進步機遇。

  從平衡的角度評估“一帶一路”倡議至關重要,既要認識到其巨大的潛在利益,也要認識到中國對環境安全的堅定承諾。必須認識到,無論“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存在,世界各地都在進行建設和開發。因此,對環保政策的要求不應僅限于“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者,中國正在積極向綠色經濟轉型。這反映了中國在平衡全球經濟發展與環境責任方面的領導作用。

  在繼續塑造全球格局的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向“數字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極地絲綢之路”等多個維度拓展,凸顯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不斷發展和致力於應對全球緊迫挑戰。在當今世界竭力應對環境危機並迫切需要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綠色絲綢之路”作為希望的燈塔脫穎而出。

  隨著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的需求日趨緊迫,世界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綠色絲綢之路”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有效途徑。中國認識到,要實現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不僅要在國內,而且要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一點至關重要。通過制定指導方針和簽署協議,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綠色絲綢之路”的建設。

  2018年推出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為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行更加綠色的投資提供了框架。2021年,中國發佈《對外投資合作綠色發展工作指引》。這些計劃側重於管理與海外“一帶一路”項目和供應鏈相關的環境風險,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中國致力於“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方面是,減少與煤炭相關的投資。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大幅增加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電。

  2022年,這些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同比增長了50%。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製造業佔主導地位,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低碳技術的重要貢獻者。

  中國的“瀾湄甘泉行動計劃”為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的民眾提供了安全飲用水,凸顯了中國對弱勢群體的生態貢獻。中國在鑽井方面的鉅額投資也成為非洲缺水地區的重要生命線,對當地許多人來説,獲得清潔安全的飲用水仍是一項持久的挑戰。2012年至2021年,中國出資在辛巴威援建了1000口水井,惠及當地40多萬人。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綠色絲綢之路”是對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全球合作的前瞻性承諾。“一帶一路”倡議的實際情況與部分西方勢力的抹黑截然相反。中國致力於通過“綠色絲綢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球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的未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願景。(編譯/劉白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