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人一定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

2023-10-17 09:17:00
來源:央視軍事
字號

  10月16日

  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

  我們很難不想起他

  袁隆平

  高中課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講述了他畢生研究

  雜交水稻的故事

  今天

  沿著課文的線索

  一起追憶袁老

  拼盡畢生精力

  他要讓中國人吃飽飯

  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

  是袁隆平夢想開始的地方

  也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

  1953年

  袁隆平初到湖南安江

  就被這裡的江水吸引了

  從此

  人們總能在江面上

  見到他矯健的身影

  但到了1960年

  他的身影突然不再出現

  袁隆平在自傳中

  提到了這段往事:

  “因吃不飽飯,就中斷了游泳”

  在切身的饑餓中

  袁隆平立下了堅定的志願

  拼盡畢生精力用農業科技戰勝饑餓

  不久之後

  袁隆平在稻田裏查看時

  突然發現一株個體偉岸的水稻

  進一步研究發現

  這株水稻是天然雜交稻

  它的出現

  為袁隆平指明瞭

  水稻育種的新方向

  此後

  袁隆平不斷地探索、實驗……

  那切身的饑餓記憶

  和要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堅定信念

  成了他無數次挫敗後

  繼續堅持的動力

  1973年

  袁隆平終於完成了

  雜交水稻的“三係”配套

  袁隆平生前説:

  “科學研究不是一帆風順的

  它都是失敗居多

  但是我們從失敗裏面

  總結經驗教訓

  讓失敗為成功之母”

  “禾下乘涼夢”的背後

  是他的家國情懷

  “夢見我這個試驗田的水稻

  長得比高粱還高

  我好高興

  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涼……”

  眾所週知

  袁老有一個“禾下乘涼夢”

  高中語文課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記述了這個夢境

  袁隆平的學生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華鳳説:

  “10多年前他(袁老)問我

  你知道我為什麼一直搞

  高産高産再高産嗎?

  我説您老人家不是搞‘禾下乘涼夢’嗎?

  他説不是的

  我們國家這麼多的人口

  經濟社會要高品質發展

  意味著要佔有更多高品質的耕地

  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

  一定要有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

  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産品種和技術

  使國家能夠騰出更多的耕地

  來搞經濟建設”

  “禾下乘涼夢”的背後

  是袁隆平紮根大地

  心繫家國的情懷

  ……

  74歲,超級雜交水稻畝産900公斤研究

  82歲,超級雜交水稻畝産1000公斤攻關

  84歲,超級雜交水稻畝産1100公斤研究

  88歲,超級雜交水稻畝産1200公斤研究

  90歲, 培育第三代、第四代

  第五代雜交水稻和耐鹽鹼水稻

  這是袁老人生最後17年的奮鬥足跡

  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給水稻

  只為國人吃飽飯、吃好飯

  袁老生前曾説:

  “我這一生就是撲到水稻上面

  我最心愛的東西是什麼呢

  就是高産水稻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

  能夠實現‘禾下乘涼夢’

  我沒有實現,我的後繼有人

  他們會實現的,加油!”

  致敬袁老,緬懷袁老

  10月13日-10月22日

  每天20點檔

  鎖定CCTV-7國防軍事頻道

  一起看

  《課本裏的英雄》

  (央視軍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