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關村論壇開幕 發佈十項重大科技成果

2023-05-26 09:1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5月25日晚,2023中關村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年度主題為“開放合作、共用未來”的論壇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論壇將持續至5月30日。開幕式上,包括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晶片、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臺等在內的十項重大科技成果進行了發佈展示。

  重大科技成果一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評估報告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設。評估認為,北京原始創新和科技源頭供給能力實現了提升,在建立新型舉國體制方面作出了示範性探索,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大科技成果二

  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重要進展與成效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的若干措施》,在中關村核心區率先探索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目前,累計出臺58項配套政策,先行先試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與明顯成效。

  重大科技成果三

  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晶片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強化原始創新,成功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256核高性能區塊鏈加速晶片。該款晶片集強算力與高安全于一體,調度256核多線程併發運作,每秒可以處理100萬筆區塊鏈智慧合約交易,並提供高效隱私計算能力,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支撐構建軟硬一體的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重大科技成果四

  半導體黑磷的超快暫態能帶調控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是探究石墨烯、拓撲、超導等低維量子材料微觀物理機制的重要探測手段,其中,超短超強脈衝鐳射還可以作為電子結構及物態的有效調控手段。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利用飛秒脈衝鐳射,在萬億分之一秒的超快時間尺度上拍攝電子結構隨時間演化的“電影”,實現了非平衡態電子結構的測量和暫態調控。

  重大科技成果五

  人體細胞化學重編程體系

  多潛能幹細胞具有無限自我更新和分化成生物體所有功能細胞類型的能力,這些神奇的特質使其在細胞治療、藥物篩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再生醫學領域最為關鍵的“種子細胞”。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取得了使用化學小分子調控細胞命運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通過建立人體細胞化學重編程方法,實現了不同體細胞類型轉變,將人的皮膚細胞轉變為多潛能幹細胞,並成功製備了胰島細胞。與傳統技術相比,化學重編程體系更加安全和簡單、易於標準化、易於調控,解決了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發展的底層技術問題。

  重大科技成果六

  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臺

  量子計算雲平臺是量子電腦和雲計算技術的結合,是量子計算綜合性能的展示。一個大規模穩定運作的量子計算雲平臺,在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誕生,命名為“量子未來-QUAFU”。該平臺上線了136、18、10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晶片,是國內規模最大、單晶片比特數最高的雲平臺,並實現了完全自主研發與國産化。該平臺的操控和讀取精度超過98%,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重大科技成果七

  新冠病毒體液免疫逃逸機制與突變進化特徵

  昌平實驗室科研團隊自主開發了高通量深度突變掃描技術,破解了新冠奧密克戎毒株各個氨基酸突變對中和抗體的逃逸機制,率先揭示了新冠病毒趨同進化現象及其原理,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域(RBD)進化預測模型,並準確預測了相關毒株的未來進化趨勢,為抗體藥物和廣譜疫苗研發提供了關鍵性理論與技術支撐。

  重大科技成果八

  陸相頁巖油技術革命及戰略突破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創新陸相頁巖油源內富集地質理論,創建了陸相頁巖油賦存實驗表徵、“甜點區/段”評價、旋轉導向優快鑽井、水準井體積壓裂開發、地下頁巖加熱轉化超前儲備等五大關鍵技術體系,形成11項國家和行業標準、168件發明專利等一批自主智慧財産權,建設了松遼盆地古龍、鄂爾多斯盆地隴東、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等3個國家級示範區與基地,獲得了一批重大勘探發現,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重大科技成果九

  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

  “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正式發佈。叢書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組織,邀請3000多位相關領域院士專家共同研究,歷時三年形成38冊系列書籍,研述了人工智慧、合成科學、先進材料等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的發展情況,將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參考。

  重大科技成果十

  國際科技組織落地北京

  當前,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國際智慧製造聯盟、國際介科學組織、亞洲倣真聯盟等國際科技組織陸續落地北京。北京將在朝陽區建設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落地,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融入全球創新網路賦能助力。 文/本報記者 宋霞

  服務

  中關村論壇“逛展”指南

  2023中關村論壇上有哪些看點和亮點,面向公眾的科博會、中國科幻大會、硬科技嘉年華該如何參與?北京青年報記者整理出逛展指南,帶您沉浸式逛展。

  能見到哪些大咖?

  諾獎得主、業界專家

  將發表高水準主旨演講

  據介紹,本屆中關村論壇設置論壇會議、展覽展示、技術交易、成果發佈、前沿大賽以及配套活動6大板塊,將舉辦150余場活動。其中重要活動4場,平行論壇55場,技術交易26場,展覽及推介洽談10場,前沿大賽活動3場,配套活動11場。

  4個重要活動包括開幕式、全體會議、投資北京全球峰會、成果發佈大會。其中,在5月26日上午舉行的全體會議上,比爾蓋茨、施一公、李彥宏、霍啟剛,以及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等大咖發表主旨演講。

  據介紹,國際化是中關村論壇的重要特色。在深化國際開放合作方面,論壇期間將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近200家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機構參與,包括17位諾獎級嘉賓在內的近120位頂尖專家將發表高水準主旨演講。其中,外籍演講嘉賓佔比超四成。

  在女性平行論壇上,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挪威科技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邁-布裏特莫澤女士,將分享在腦機理領域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聚焦哪些話題?

  55場平行論壇

  將有不少“首次披露”

  本次論壇將圍繞人工智慧、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等前沿領域,以及數據治理、女性科技創新、數字體育等熱點議題,舉辦55場平行論壇。其中由國家部委牽頭或參與主辦的有25場,佔比達到45%。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平行論壇裏有不少“首次”。5月28日上午舉辦的科技女性創新論壇是中關村論壇首次設立的女性平行論壇,設置了“星空倡議”“揭榜挂帥”等環節。論壇上,中國女航太員劉洋將以獨特方式為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帶來“星空寄語”;8位牽頭重大科研項目的女科學家將講述“揭榜挂帥”的心路歷程;還有多位中外女科學家,聚焦前沿領域最新成果、科技領域核心議題開展交流探討,充分展現“科技+女性”的融合力量。

  同樣首次舉辦的平行論壇還有5月28日下午的“全球標桿孵化器論壇”,除了首發國際城市創業孵化指數,還將揭曉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與德國史太白即將開展的重磅合作,以及舉行綠色能源領域産業化項目合作揭牌儀式,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5月26日下午的數據安全治理與發展論壇也是首次在中關村論壇設立的平行論壇,並首次發佈北京市數據安全治理突破進展和最新實踐,以及北京市海澱區和大興區各具特色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服務平臺和相關舉措。

  此外,標準化專題論壇也是首次在中關村論壇中召開,並首次介紹《首都標準化戰略綱要2035》。5月26日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全球工程創新論壇將首次發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評估報告》,展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及發展方面的成效。

  去哪看新品?

  前沿黑科技紛紛亮相

  公眾可預約體驗

  據了解,論壇的籌辦進一步突出前沿性的特點。在緊扣科技發展前沿方面,論壇將聚焦人工智慧、量子科學、腦機介面等前沿領域,探討科技創新趨勢,展示最新成果,開展項目路演,發現和挖掘一批顛覆性技術,打造引領科技創新和未來産業發展的風向標。其中,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論壇將發佈腦機介面倫理問題建議書、《腦機介面創新和智慧財産權白皮書》。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廣受關注的科博會面向公眾開放,但需預約。想要參與的公眾可在科博會官網首頁點擊“觀眾入口”註冊預約。觀展時間為5月26日-30日9時-17時,地點在展示中心及海淀公園路西側。因周邊停車不便,建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能見證哪些成果?

  “全球買、全球賣”

  交易大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技術交易是中關村論壇的重要板塊。作為中關村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從5月26日-30日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將舉辦26場活動,打造“全球買、全球賣”的技術交易盛會。

  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産業和金融良性迴圈當中的關鍵環節,缺了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和金融就連不起來。它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離開了成果轉化,科技和經濟很難連在一起。去年的數據表明,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完成了1500余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額,平均每個單位近5000萬元。可見技術交易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今年的技術交易大會採取“1+5+N”模式,包括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夥伴大會、世界知名高校技術轉移發展大會、中關村論壇技術經理人大會,重點國別技術交易類活動,新技術新産品首發與推介類活動,大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生態合作夥伴供需對接類活動,以及5場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等。

  能逛什麼活動?

  沉浸式體驗黑科技

  科幻大會上演嘉年華

  在論壇會場之外舉辦的配套活動,可謂亮點紛呈。既可以觀賞燈光秀,還能沉浸式體驗各種黑科技。2023中關村論壇期間,海澱區組織了特色戶外科普活動、硬科技嘉年華、城事創新節、“主題燈光秀”等滿含科技含量和科普功能的配套活動。其中,每天晚7時至10時,市民在中關村西區可欣賞到一場大型的“主題燈光秀”。而在海淀公園舉辦的特色戶外科普活動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包含了科學表演秀、科技成果展、科普大互動等活動。市民可通過海淀科協公眾號預約,5月26日-27日在海淀公園東門服務台換票入場。在黑科技體驗廳、科普補給站、科技探秘館、神奇科學研究院等區域可以體驗蛟龍一號、神舟飛船等大型VR設備,以及體感垃圾分類、AR神筆主題畫作、VR魔鏡等黑科技,還有機器人、3D列印、太陽能車、無人駕駛技術等科技成果。

  硬科技嘉年華活動則于5月26日-28日16時-21時在中關村壹號園區舉辦,免費向公眾開放。具體活動有園區燈光秀、數字景觀互動體驗、創意集市、夜遊美術館。現場會有機器人輪番舞臺秀和表演,可沉浸式體驗腦控智慧輪椅、3D列印學步鞋/剃鬚刀等100多款硬科技産品。還有多模態智慧機械臂套件、無穿戴全身追蹤系統、不朽機甲機器人、雲耳開放式無線耳機等十餘款硬科技産品將首發首秀。(記者 宋霞 攝影/記者 袁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