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能建:央企青年用另一種方式參與卡塔爾世界杯

2022-12-18 13:4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婉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比賽期間,90後央企青年張浩坐在球場里為支持的球隊加油,與普通球迷不同的是,作為卡塔爾供水工程E標項目機電物資部副部長,在卡塔爾7年多的奮戰經歷,讓張浩對這屆世界杯、對卡塔爾有著別樣的感情,“光榮又親切”,他這樣形容道。

  2015年起,卡塔爾開始在沙漠中修建全世界最大的飲用水水池,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承建了卡塔爾超大型戰略蓄水池中的E標段。現在,這個經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大單體水池,為今年世界杯現場的球迷們供應著充足的清潔水源。

  “這是卡塔爾最重要的水利設施。”項目現場總監卡利薩·林加姆說,“我們需要在卡塔爾5個地區分別開工建設,其中中國企業負責的部分建設速度快、質量好,成功通過了所有的工程質量檢測,迄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我認為中國企業是最棒的。”

  攻堅克難 為卡塔爾“築池蓄水”

  “室外溫度最高能到50℃以上,人抬鋼筋都是燙的。”卡塔爾供水工程E標項目副總工兼技術部部長李群保說。位于波斯灣畔的卡塔爾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高溫幹燥,風沙大、日照強,每年均有半年以上處于持續高溫狀態,沙漠腹地的風速經常超過每小時60公里。

  據卡塔爾供水工程E標項目工程管理部部長劉熠回憶,包括他在內的生產一線員工,工作一天下來,穿著的紅色工裝上總是被汗漬浸成白色。“這樣的極端條件,讓施工難度遠超預期。”

  劉熠提到,項目水池牆壁全是超高薄壁混凝土結構,但是由于卡塔爾溫度高、日照強,使得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較快。為確保水池的抗滲能力,項目部組織技術攻關團隊,進行了數次的理論計算和6次模擬試驗。

  終于,劉熠他們通過添加破碎粉煤灰、礦渣粉、硅粉等材料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達到了降低水化熱和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目的,提升了混凝土的強度和抗滲防裂性能。“由它制成的混凝土牆面沒有蜂窩網,光潔度較高。”劉熠說。

  “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浮土”是項目部對待質量隱患的態度。他們強化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同時運用EPC全過程質量控制體係,優化部分重點工程設計方案,強化風險控制意識,大幅提升了施工與管理質量。“我們提出的坎嵌式鎮墩方案,也因為良好的實施效果和較高的經濟效益被項目業主方推廣至其他標段。”劉熠說。

  記者從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了解到,項目集海水淡化、蓄水、輸水、配水等工程為一體,由其負責施工的E標段,包括兩座蓄水池以及加壓泵站、水質檢驗中心、發電機房和管線等附屬工程,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分項移交,全部移交完成後等待最終驗收通過。

  “蓄水池單體尺寸305米長,150米寬,高11.3米,設計庫容約50萬立方米,可以提供200萬人一天的用水。”李群保說,卡塔爾沒有完整的河流和永久性湖泊,年均降水量僅有100毫米左右。在這個“水比油貴”的國家,“一旦發生特殊情況,該水池可以保障全國7天的用水量。”

  共建“一帶一路” 央企青年收獲多

  在沙漠深處修建超大型戰略蓄水池,對項目團隊而言是一場全方位的考驗。設計、採購、施工……中東建築市場歷來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而E標項目涉及土建、結構、管道、機械、暖通、裝飾裝修等專業,技術接口多,專業跨度大,協調量大、任務繁重。

  在全球化採購設備及材料方面,張浩他們也面臨了挑戰。卡塔爾的水電總公司要求工程的永久設備必須採用歐美標準,精度要求極高,加上設備來源廣、精度要求高、運輸路線曲折,設備採購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此外,與國內1-2周就能完成從型號參數確定到下單收貨的全流程相比,在第三國採購,所有的廠家生產及到貨周期都較長。“我們需要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來確定設備型號及材料尺寸等,工程師團隊提前至少半年將所需設備材料逐項與業主相應的部門及工程師核對,並提交正式文件來確保訂貨的準確性。”張浩說。

  為確保設備質量,項目部成立採購專項小組,結合現場施工實際需求,提前制定採購計劃表;制定招標文件,加強資格預審;通過審查供應商過往業績及融資狀況來核實供應商能力。一套標準化的採購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採購效率,也強化了採購全過程質量控制。

  “就中國員工來說,項目里80%以上都是年輕人。”李群保強調,央企為這座世界級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了全產業鏈的中國方案,而年輕的央企建設者們能奮鬥、能吃苦,向全世界完美展現了中國建造的實力。

  “作為央企青年,我們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給外界傳達出中國工程建築的綜合實力和中國青年積極向上的自信心。”張浩表示,“在卡塔爾,很多人通過我們了解到中國的現狀和飛速發展。”

  據了解,項目部大力推進國際化、屬地化建設,團隊中有不少來自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成員。為了更好地促進團隊和諧,項目部每周組織員工開展足球友誼賽等活動,職工們在激情四射的熱烈氛圍中感受著足球文化。

  許多外籍員工不僅在項目部獲得了工作技能上的提升,還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項目部人力資源主管法魯克對此深有感觸。“我在項目工作5年多了,工作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更讓我自豪的是,項目部為當地及其他國家的員工提供了超過3000個就業崗位。”

  “在這兒工作是一段奇妙的經歷,我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的擔當和責任,我想這和中國的快速發展不無關係吧。與他們共事,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文化,新的經驗。在2019年,我還作為項目的優秀員工去了中國,中國的一切都是那麼漂亮,我喜歡中國。”來自埃及的高級機械工程師海迪說。

  回國已經一年多的李群保,現在依然通過微信與來自埃及的工程師穆罕穆德相互問候。“我們在卡塔爾共事6年多,經常一起調研、設計方案,互相分享家鄉的小零食等,結下一段非常珍貴的友誼。”李群保說,穆罕穆德非常喜歡中國制造的行車記錄儀等產品,計劃盡快來中國旅遊一趟。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