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監控帝國”

2022-08-02 09: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國際觀察)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監控帝國”

  新華社記者柳絲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憑藉自身技術優勢對全世界進行大規模、無差別的監聽竊密,無論是對本國公民,還是對外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美國的監聽行動已經到了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的地步,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事實一再證明,美國是危害世界的“監控帝國”。

  7月4日,一名狙擊手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海蘭帕克市警戒監視。新華社發(文森特約翰遜攝)

  今年5月,美國喬治敦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發佈一份名為《美國的天羅地網:21世紀數據驅動下的驅逐》的報告。報告披露,多年來,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精心織就了一張複雜而龐大的監視網路,遠遠超出了其作為移民機構的職責。

  事實上,美國在一戰、二戰時就開始了對進出美國的通訊進行監控和審查,此後其大規模監控的做法在整個冷戰時期持續進行。在美國民權運動時期,許多美國民眾還被置於政府監視令下。1972年,美國發生水門事件,濫用權力非法監聽釀成一場政治醜聞。隨著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等機構的發展,美國監視走向制度化。尤其在“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打著“國家安全”和“反恐”名義,通過《愛國者法案》《保護美國法》《涉外情報監視法2008年修正案》等立法,不斷擴大安全機關許可權。

  雖然美國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斯諾登、“維基揭秘”網站等將美國濫用監控的行為曝光於世,美國迫於壓力於2015年通過法案結束針對美國國內的監聽項目,然而實際上,美國情報機構等部門依然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繼續實施廣泛監控。

  美國政府還長期以“國家利益”之名橫行霸道,對其他國家甚至盟友進行無孔不入的監聽和網路監控。

  美國監控全球由來已久。無論是一戰後“黑箱計劃”、二戰後“三葉草行動”,還是冷戰期間依靠“梯隊系統”獲得全球範圍的情報蒐集能力;無論是糾集盟友組成臭名昭著的多國監聽組織“五眼聯盟”,還是21世紀以來通過駭客組織“方程式組織”製造後門,窺視和入侵了全球超過45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個目標……美國政府對外國政府、企業和人員實施大規模、有組織、無差別的竊聽監控。

  近些年來,美國全球監聽醜聞一再曝出。2013年,據斯諾登公開的機密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了35個外國領導人的電話,並通過技術手段在全球範圍內追蹤並竊取手機活動資訊,每天收集的記錄高達50億條。

  2013年7月12日,新聞工作者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打開網頁瀏覽斯諾登的訊息。(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前英國《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2014年出版的講述斯諾登事件的《無處藏身》一書更是列舉了觸目驚心的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在30天內遠端竊取了970億封郵件和1240億條電話數據,其中包括德國的5億份、巴西的23億份、印度的135億份、法國的7000萬份、西班牙的6000萬份……

  美國監控成癮,即使面臨各方批評,也從未關閉“監聽門”。去年5月,媒體再度爆料,美國通過丹麥情報部門監聽德國、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盟國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時任挪威首相索爾貝格等歐洲政要紛紛表態,認為美國監聽盟友的行為“完全不可接受”。

  英國《衛報》去年9月刊文稱:“911”事件20年後,美國已成為一個“監控無處不在的國家”。

  美國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等領域的霸權濫用監控手段,企圖只手遮天、控制世界、全球謀利。1994年,美國國家安全局截獲法國湯姆森—無線電報總公司與巴西之間有關亞馬孫雨林監測系統的通話。最終,這一監測系統價值14億美元的合同花落美國雷神公司。2000年,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詹姆斯伍爾西承認,中情局數年前曾利用所截獲情報,幫助波音公司從歐洲空中客車集團手中奪走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份重要訂單。2013年9月,美國《連線》雜誌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監控巴西石油公司……

  然而,這樣一個霸道成性、監控成癮的國家,卻常常污衊別國,反覆上演賊喊捉賊的拙劣把戲。隨著全球輿論一次次因美國的監控醜聞而譁然,這個“監控帝國”的虛偽面目日益大白于天下。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