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人生活在一個遍佈監控的國家”

2022-07-20 09:4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美國長期濫用領先的網路技術實施大規模監控竊密。在侵犯本國公民隱私的同時,對其他國家甚至其盟友進行竊聽。事實證明,美國是當之無愧的“駭客帝國”“監控帝國”“竊密帝國”。

  美國喬治城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近日公佈一份名為《美國的天羅地網:21世紀數據驅動下的驅逐》的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精心設計了一張複雜而龐大的監視網路,可以監視生活在美國的大多數人,且無需獲得許可。分析認為,喬治城大學的這份報告揭開了美國執法機構大規模系統監控的面紗,而這僅僅是美國大肆監聽、竊密的“冰山一角”。

  美國《洛杉磯時報》——

  “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經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個人資訊”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報道説,多年來,法律專家、民權活動人士和律師一直指責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在針對移民和美國人的監控上“做得過火”。喬治城大學最新的報告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所行使的職能已經遠遠超出了移民執法許可權,正變成一個更廣泛的國內監控機構。

  報告顯示,該機構繞過旨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地方法律,從第三方機構獲得美國公民的資訊,這些第三方機構包括公共事業公司、私人數據庫等。報告稱,2008年至2021年間,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花費了約28億美元進行監控、數據收集和數據共用計劃。

  該報告作者之一妮娜王表示:“令我震驚的是,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已經建立了大範圍的監控基礎設施,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跟蹤任何人。”她説,該局在幾乎完全秘密的、不受監督的情況下提升監控能力,避開了相關規定和議員們的關注。研究人員發現,該局擁有美國3/4成年人的駕照數據,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掃描了至少1/3的成年人駕照。

  妮娜王表示,即使在一些試圖保護移民數據的州,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也找到了避開訪問限制和規定的辦法。“結果就是,任何人的資訊都可能落入移民執法部門手中,僅僅因為他們申請了駕照,在路上開車了,或是與公共事業公司簽了供暖、供水和供電合同。”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等團體一直在揭露和抵制美國移民機構的大規模監控,並提起訴訟。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披露,美國的移民執法機構一直在幾乎完全秘密的情況下使用被稱為“黃貂魚”的侵入性手機監控技術。據介紹,“黃貂魚”技術利用一種偽基站,誘騙周圍手機傳輸其獨特的識別資訊,可以精確定位手機,了解特定區域內所有手機用戶的身份。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批評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這一做法是濫用職權。

  美國《洛杉磯時報》的報道表示,“911”事件之後,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被賦予打擊恐怖主義和執行移民法的極大權力。“從那時起,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經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個人資訊,以編織一個龐大的監控系統。該機構已收集數億美國人的隱私數據,而且基本上沒有受到監督或問責。”另外,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年度報告顯示,僅在過去一年裏,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對美國公民的電子數據進行了多達340萬次的檢查。

  法國24小時新聞臺——

  “美國網路監控的野心並不新鮮,他們想要竊聽整個世界,包括他們的盟友”

  多年來,美國還打著“維護公共安全”的幌子,要求一些高科技公司在加密應用程式中設置“後門”,以便為其開展所謂“網路執法行動”提供便利。英國《電腦週刊》網站刊文稱,此舉與真正的數據安全原則背道而馳。

  作為超級大國,美國還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等領域的霸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監聽。美國防務承包商前僱員斯諾登2013年向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全球秘密監聽項目24小時運作,對電子郵件、臉譜網消息、谷歌聊天、Skype網路通話等進行監聽監控。美國“棱鏡”項目中也包括對盟國實施大規模監聽,這引發歐盟內部對跨大西洋合作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的巨大質疑。

  2015年“維基解密”公佈的據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網路攻擊項目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3位法國前總統都進行過監聽,以了解他們的施政綱領和對外政策。去年,丹麥媒體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係,監聽包括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盟友,不僅截獲對方手機短信和通話內容,還能獲取網際網路上的搜索內容、聊天資訊等。

  法國24小時新聞臺評論説:“美國網路監控的野心並不新鮮,他們想要竊聽整個世界,包括他們的盟友。”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美國政府大規模的監控制度以及無處不在的監控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

  美國在國內外大範圍監控、監聽等行為,招致多方批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指出:“美國政府大規模的監控制度以及無處不在的監控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並對人們的生活産生嚴重影響,這種侵犯我們隱私的行為必須停止。”

  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兩名議員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有一個秘密的、未公開的數據存儲庫,一直在美國境內實施大規模監控項目。這兩名議員稱,該計劃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可以未經授權就對美國人進行“後門”搜查。美國《財富》雜誌網站指出:“近10年來,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違規收集數據,這對美國來説,是最糟糕的事情。”

  英國《衛報》認為,“911”事件的一大後遺症是,美國成了“監控無處不在”的國家,其龐大的監控基礎設施數量激增,以至於沒有人知道它的成本是多少,也沒有人知道它雇用多少人,“多年過去了,這個監控國家依舊在秘密地運作”。曾供職于英國阿伯丁大學的國際法學教授托尼卡蒂認為,《外國情報監視法》允許美國情報機構跟蹤世界上任何人的電子活動,這被廣泛認為是對世界各地人們人權,特別是隱私權的侵犯,是對其他國家管轄權的非法干預。

  “人權觀察”組織直言,美國政府進行大規模監控並不是秘密。“隱私權問題”網站刊文將美國形容為“監控合眾國”。該網站表示,事實證明,美國的監控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收效甚微,普通公民反而變成了嫌疑人,“今天美國人生活在一個遍佈監控的國家,這個國家還越來越多地把監控手段應用到全球其他地區”。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法學教授科弗警告説:“艾森豪威爾總統曾讓我們警惕軍工複合體,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監控工業複合體。”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