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肯務實合作成果豐碩(新時代中非合作)

2022-07-20 08:5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肯亞是中國在非洲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示範國家。在兩國元首引領下,中肯關係已成為中非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典範。中肯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一個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為肯亞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內羅畢快速路——

  “讓出行更加安全、快速、順暢”

  記者乘坐計程車從肯亞首都內羅畢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出發不久,汽車就駛上一條嶄新的公路。

  5月14日,全長約27公里的內羅畢快速路啟動試運營。這條快速路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並建設運營,連接起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蒙內鐵路內羅畢終點站、內羅畢環城路和中心城區,是肯亞第一條採用公私合營模式修建的高等級公路。肯亞交通與基礎設施部部長馬查裏亞表示,快速路極大緩解了長期困擾內羅畢的交通擁堵問題,增加了物流便利性。

  司機大衛在內羅畢開計程車近30年。“過去經常堵車,從市中心到機場不到20公里的路程,有時得開兩三個小時,如果堵車還可能導致乘客趕不上航班。”大衛説,這條新路修好後,“十幾分鐘就能從機場抵達市內,真是太方便了!”

  計程車在寬闊的道路上平穩行駛。大衛告訴記者,以前,在內羅畢轉机的旅客擔心堵車,只能在機場待著。有了這條快速路,不少旅客利用轉機的幾個小時到市中心參觀、購物。説話間,大衛往路邊一指,“你看,那座商場是新開的。快速路為沿線帶來不少生意,我拉的乘客也明顯增多,內羅畢整座城市都因它而受益”。

  在快速路的終點內羅畢西高地商務區,25歲的肯亞小夥穆圖阿坐在收費亭裏,熱情地向司機打著招呼,熟練地收費、打票。

  去年11月,穆圖阿成為第一批快速路運營培訓學員,接受了為期兩個月的培訓。“快速路項目讓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穆圖阿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待業在家,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他肩上。在這裡工作,穆圖阿不僅學到了新技能,還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他樂觀地説:“我相信,只要努力工作,我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像穆圖阿這樣的年輕人,快速路項目招錄了400多名,同時提供其他各類直接就業崗位6000多個。此外,項目在建設過程中,200余家分包商和數百家當地建築材料供應商受益。哈桑尼是當地一家水泥企業的負責人,他的公司為快速路建設供應了大量水泥。哈桑尼説:“像我們這樣的企業非常依賴物流,快速路的建成讓出行更加安全、快速、順暢,還節約了運輸成本。這是一個造福肯亞人民的項目,我們非常榮幸參與其中。”

  蒙巴薩港新油碼頭——

  “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長達770米的離岸式泊位在寬闊的海面上展開,一列列輸油管道次第排列、整齊有序,岸邊集裝箱碼頭橋吊矗立,車輛在五顏六色的集裝箱之間穿行。

  7月9日,在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嶄新的現代化油氣裝卸碼頭——蒙巴薩港新油碼頭迎來第一艘滿載柴油、汽油的油輪。11日晚,新油碼頭順利完成兩種油品的卸貨作業,並在卸油過程中完成了各種安全、消防、泄漏檢測,實現靠泊系統、登船、監控和監測設施的試運作及設計參數驗證,滿足了正式投入運營的各項要求。

  與新油碼頭遙遙相對的,是建於1963年的舊油碼頭。舊油碼頭是肯亞及其周邊國家長期以來進出口油品的重要通道。然而,“老功臣”的吞吐能力早已滿足不了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2019年2月,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新油碼頭項目正式動工。新油碼頭擁有可雙面靠泊的4個泊位,最大可停靠17萬噸級油船。

  此外,新油碼頭能同時實現原油、重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及液化石油氣的進出口轉運,大幅提升了蒙巴薩港的石油處理能力,單船卸油時間也由原來的3至4天縮短至少一半。據估算,新油碼頭投入運營後,每年將為肯亞節省超過20億肯亞先令(約合1.1億元人民幣)的石油運輸滯期費,有效降低區域油價,並帶動當地上下游企業發展,為肯亞快速發展注入新動力。

  26歲的薩繆爾大學畢業後就進入蒙巴薩港新油碼頭工作。談起項目建設,他很自豪:“這座碼頭采用了國際現代化標準,使用了很多新技術、新設備。建設過程中,中國企業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薩繆爾向記者展示了當時施工時的照片和視頻:在一片沼澤地中,十幾名中肯員工赤著腳、挽著褲腿,渾身是泥,手裏拿著即將移栽的紅樹苗,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西蒙是該項目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總負責人。他介紹,新油碼頭項目共計將4.5萬株紅樹苗移植到當地林業局和環保局指定的3個濕地公園。為保護施工水域自然環境,維護地區生物多樣性,項目部還響應肯方要求,積極開展海洋水質檢測和生物多樣性檢測,減少生産排放。“新油碼頭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沒有給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得到周邊民眾積極支援。”西蒙説。

  肯亞國際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在當地媒體撰文説,肯中兩國經貿合作日益緊密,互利雙贏的合作關係為肯亞社會經濟各領域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極大增進了肯亞民生福祉。

  加裏薩光伏發電站——

  “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光明和快樂”

  在肯亞東北部的加裏薩郡,熱帶稀樹草原一片金黃,一眼望不到頭的光伏板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流,匯入肯亞電網。

  這是肯亞及東非地區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加裏薩50兆瓦光伏發電站,由肯亞能源部籌建,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設計承建。並網發電3年多來,已總計發電約30萬千瓦時。

  夜色漸濃,哈瓦正在書桌前認真學習,頭頂上電燈的光線明亮而溫暖。哈瓦是加裏薩郡巴拉姆巴拉地區拉亞小學的學生。“以前,家裏沒有通電時,我必須在太陽下山前把作業寫完,否則天黑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哈瓦有些委屈地説:“有時來不及寫完,第二天還得挨老師批評。”

  “和城裏相比,這裡的孩子以前學習和生活的條件都非常簡陋。”當地官員伊薩説,如今,煤油燈變電燈,“加裏薩電站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光明和快樂”。

  加裏薩光伏發電站的建成,有效緩解了肯亞的用電荒,清潔能源正助力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據計算,該電站利用太陽能發電,每年可幫助肯亞節約標準煤約2.4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4萬噸。年均發電量超過7600萬千瓦時,能滿足7萬戶家庭、約38萬人口的用電需求。如今,夜幕下的巴拉姆巴拉燈火通明,村莊生機勃勃。“晚上,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看書學習啦!”哈瓦非常開心。

  “肯亞將繼續發展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縮小不同地區之間發展差距。”肯亞總統肯雅塔表示,中國不僅是肯亞的真誠朋友,更是緊密合作的發展夥伴。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