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灣區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制機制促融合發展

2022-06-19 16:5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來,伴隨著規則機制“軟聯通”的縱深推進,粵港澳三地合作更加深入,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資本、技術、人才、資訊等關鍵要素流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在深圳福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批香港與內地的科研成果在這裡實現應用轉化。深港兩地聯合推出政策包,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率先破除障礙,為深港協同發揮科研優勢搭建平臺。

  深圳市福田區區長 周江濤:我們投入使用首個深港聯合辦公室,提供全鏈條的科創服務,在即將開園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裏面,我們在深港協同評審、協同轉化等方面率先破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現在,已有五所香港高校在深圳河套設立研究院或實驗室;截至今年6月,超過800家澳門科技型企業落戶珠海橫琴;目前,在大灣區,廣東財政科研資金可跨境直接撥付港澳機構使用,大型科研設備通關實行24小時預約“即報即放、到廠檢驗”,制度創新,驅動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就在上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在廣州啟動。從“深港通”、債券“南向通”,到“跨境理財通”,再到政務商事等服務逐步實現一網通辦,三年來,粵港澳金融和市場領域互聯互通不斷推進。人民幣已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

  持續提高一體化水準的同時,大灣區多措並舉,建設人才港,實施港澳專業人士跨境執業資格認可,上線“灣區社保通”,粵港澳三地人才要素流動更加便捷。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 袁民忠:香港有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的經驗,可以提供非常好的人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去發展。我們去年推出了一個大灣區青年的就業計劃,現在超過1000多個相關的青年已經在大灣區,在計劃之下工作了。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 蕭志偉:大灣區有一個很強大的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機遇。從年輕人的就業,從澳門企業的發展空間等等,都可以結合到裏面去。就讓我們澳門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大家包括特區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對這方面有信心。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