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同心粵港澳 攜手大灣區】廣州速度助力發展 統籌規劃逐夢未來

2021-11-28 23:11:00
來源:中工網
字號

  中工網訊(記者 王天玥)“交一份表、喝一杯茶”的一網融合辦事模式,時速160公里的地鐵打造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進口水果從下船到到消費者手中不過2小時……這樣的“速度奇跡”每天都在廣州上演並不斷被刷新。

  以規劃謀發展,以速度促融通。廣州在推動大灣區發展和國際物流聯通上樹立起“速度標桿”,這是11月26日,中工網記者在參加“同心粵港澳 攜手大灣區”網路主題活動採訪時的真切感受。

  速度數字政府

  廣州市海珠區在“數字政府”建設中一直積極求索,推出“一網通辦”、“一網協同”、“一網統管”、數字資源“一網融合”的“海珠模式”。

  而南沙區則在全國首創了“辦事無櫃檯”的開放式首席服務。通過建立“1+x”首席服務團隊,設置1名首席服務管家,配備多名首席服務專員,打破傳統窗口服務模式,利用5G網路升級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主動上前為申請人提供從辦理到領證全流程的“一對一”服務,實現“見一個人、交一份表、喝一杯茶、領一套證”創新服務模式。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首席服務更有愛,立體政務全力支援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産。

  南沙規劃展覽館。中工網 王天玥攝

  速度規劃成就

  在南沙規劃展覽館,記者團了解到南沙目前發展規劃的各項成就:高品質發展態勢基本形成;自貿區制度創新走在前列,累計形成719項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加快建設,累計落戶港澳企業2826家、投資額1119.8億美元,“創享灣”等8個青創基地入駐300多個青創團隊;創新發展動能厚積成勢。南沙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集聚全市1/5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落戶省市區共建的華南技術轉移中心;開放門戶樞紐功能持續提升;城市副中心建設展現新貌,地鐵18號線首通段,時速160公里,30分鐘從冼村飛南沙,明珠灣大橋建成通車,深茂鐵路廣州段等加快推進,加快打造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南沙城市規劃沙盤。中工網 王天玥攝

  速度物流樞紐

  在南沙,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廣州港南沙港區。廣州港起源秦漢、發展于唐宋、興盛于明清、蓬勃于當代,明清時期曾是全國唯一的通商口岸,是建國後“廣大上青天”的南方大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兩千多年來從未關閉過的港口,現在也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廣州港擁有南沙、新沙、黃埔、內港四大港區。南沙港區位於珠江西岸,是廣州港核心港區及國家首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今天廣州港是聯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港口,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華南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最大的能源物資和原材料接卸港、最大的滾裝汽車接卸港、最大的糧食接卸港、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非洲航線最密集的港口。

  眺望南沙港三期、四期工程。中工網 王天玥攝

  南沙港區已建成16個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開通131條國際班輪航線,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基本建成,南沙港鐵路、國際物流中心今年建成。2020年南沙港區集裝箱吞吐量1722萬標箱、商品車吞吐量116萬輛、全國第二。

  2021年8月,廣州市正式發佈了《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要全面應用新一代通關係統,貨物領域實施“提前申報”“查檢合一”。南沙港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優化了貨物報關流程。廣州港股份公司生産業務部部長助理莫斌介紹時説:“一些貨船在未進關口前就可以對貨物進行查驗申報,海關提前進行核對,按規定無需進行查驗的貨物可以直接停靠,一下船就能直接拉走進入市場,比如,進口的水果從下船到百姓手中只要兩個小時。”

  運輸貨物的集裝箱車隊正在排隊依次進入港口。中工網 王天玥攝

  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新建2個10萬噸級和2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配備北斗導航系統和5G通信設施。對於未來港口面向全面智慧化發展,智慧化就意味著産業內部人員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調整,港口基層工人的未來將何去何從等問題,莫斌表示,將加速對産業工人專業技術的提升,拓展工人的職業技能,培養高技術工人。他説,“一線工人一直是碼頭的重要力量,即使是自動化碼頭,也依舊需要相應的人工操作和把控,以前工人在車裏操作一個集裝箱,以後工人在操作間同時操作數個集裝箱”,他説。

  落日余暉下依舊在港口作業的工人。中工網 王天玥攝

  夕陽西下,記者團在落日的余暉中緩緩駛離南沙港。在與時間賽跑、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廣州的速度奇跡還在南沙一幕幕上演著,並在不斷創新和超越中刷新記錄。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廣州仍將繼續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奮力吹響發展建設大灣區的號角。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