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打造創新高地 加速邁向科技強國

2022-05-14 11:1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空間佈局持續優化,創新高地加速崛起,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不斷推動我國高品質發展。

  近日,位於中關村軟體園的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實現了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這也是當前世界最長的量子直接通信距離。短短幾年間,聚焦量子科技、腦科學、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在北京中關村落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2013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走出中南海,就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關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殷切期望,為中關村的創新發展指明瞭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確立了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完成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十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空間佈局持續優化,北京、上海、粵港澳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從無到有,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成為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創新引擎。

  在江蘇,生物醫藥、第三代半導體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相繼落戶,29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呈現體系化和特色化態勢。

  在安徽,大科學裝置建設進入快車道,目前建成、在建、預研11個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並形成集群發展態勢。

  建設創新高地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創新高地形成體系化佈局,形成了以國際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為輻射帶動,以區域創新平臺為基礎支撐的創新格局。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