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訂單農業打開廣闊市場(微觀)——讓農業更有奔頭①

2022-05-13 10:1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農業發展,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國計民生。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農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讓豐收底氣越來越足,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文章,分享各地做出的有益探索,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別的地方種菜按斤賣,我們的蔬菜按棵賣!”在雲南省陸良縣板橋鎮連片的蔬菜大棚內,生菜等新鮮時蔬長勢喜人,前來收購的蔬菜商並不稱重,直接以2元一棵的單價收購生菜。今年初,種植戶與鎮裏引進的龍頭企業簽約,參考往年市場行情協商定價,按照合同約定的計劃和標準有序生産。這樣的生産經營方式,讓種植戶頗為滿意。

  近年來,訂單農業多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開展訂單農業”作為“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的重要舉措。隨著訂單式種植銷售模式逐漸得到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進來,幹勁十足。板橋鎮的1100多個種植戶中,絕大多數目前已經簽下訂單。訂單農業之所以受到青睞,關鍵在於它免去了農民“種出來賣不掉”的後顧之憂,讓收入更有保障。

  農産品銷售難是農民增收的一大瓶頸。過去,不少農戶重産輕銷,難免因為市場調節的滯後性而導致品種選擇不當,需要應對銷售渠道不暢、價格波動較大等問題,有時甚至增産不增收,影響生産積極性。企業對市場需求把握更準,抗風險能力更強,與農戶簽訂單,可以有針對性地生産更有市場前景的産品,實現企業、農戶、消費者的多贏。對於農戶而言,訂單農業因需定産,銷路價格有保障,可以把心思都用在地裏,以好産品帶來好收益、創造好前景。

  訂單農業在幫助農戶對接市場的同時,還有助於推動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時下,人民群眾對優質農産品的需求愈發旺盛,訂單農業可以更好推動生産者提高産品品質,打造優質品牌。一方面,為達到市場標準,不少企業要求籤約種植戶轉變過去“大水大肥”的種植理念,推廣標準化、綠色化生産。另一方面,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簽約,還可以學習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提升技能水準,獲得更多收益。

  發展訂單農業的關鍵,在於簽約雙方誠信履約,這關乎企業能否獲得優質穩定的農産品來源、農戶能否長期穩定增收。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健全訂單履約監督機制。在板橋鎮,所有訂單農業合同必須在鎮政府備案,由鎮裏聘請的專業法律顧問進行審核。一旦出現失信行為,監管部門將予以懲處。用制度劃定紅線的同時,還通過法治培訓和誠信教育等方式,幫助農戶和企業樹立履約踐諾意識,共同維護好雙方權益。

  産業振興不能靠“單打獨鬥”。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立了農村合作社,有效避免農戶分散生産的弊端,為訂單農業發展夯實基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長期深入合作提供可能,有助於推動一些地方形成一村一品的産業優勢。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産業,訂單農業一定能走得更遠,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葉傳增)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