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法治有溫度有力度 企業增信心添活力

2022-04-21 09:0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法治有溫度有力度 企業增信心添活力(法治頭條以高品質法治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①)

  本報記者 金 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第 19 版)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從助力構建誠信市場環境穩定發展預期,到不斷提高智慧財産權保護法治化水準以激勵和保護創新,再到構築企業發展法治保護屏障以防範化解風險……一系列更加科學精準有效的執法司法政策措施,為維護平穩健康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本期開始,我們推出“以高品質法治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系列報道,展現法治護航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

  ——編 者

  受疫情影響,一向繁忙的大連港出現這樣一幕:數千進口冷鏈集裝箱貨物滯留,航運公司與收貨每人平均認為對方應承擔集裝箱超期使用費。一時間,大連海事法院收到多份海事強制令申請,請求強制航運公司立即交貨。

  在公正司法的前提下,如何從最有利於企業生産經營的角度尋求最優解決方案?法院最終決定創新採用“訴前調解+海事強制令+司法建議”方式,很快妥善解了多家冷鏈企業的燃眉之急。

  市場主體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一段時間以來,誠信市場環境不斷改善,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進一步推進,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全面鋪開……各地各部門綜合運用法治手段,力求讓企業感受法治溫度、增強發展信心。

  法治引領——

  構建誠信市場,優化營商環境

  “當前,企業發展面臨壓力,如果市場環境中信用不能維持,經營不能及時回款,企業發展將會受到極大打擊。”河北省某公司董事長龐永輝説,“及時制止失信行為,維護市場信用,十分重要。”

  這樣的期待在現實中正一步步實現。

  “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規範完善各領域各環節信用措施,切實保護各類主體合法權益。”

  “加強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招商引資等活動中依法誠信履約,增強投資者信心。”

  …………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品質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法治手段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市場環境,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意見》的發佈從宏觀上擘畫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藍圖,讓企業對市場中的誠信建設更有信心。”北京某貿易公司負責人楊樹豫説。

  一綱舉而萬目張。

  過去一段時間,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相應規範性文件,強調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真正優化營商環境。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以充分發揮政府在誠信建設中的表率示範作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政府出臺多部規範性文件,提出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並開展失信市場主體信用修復行動,率先開展“承諾即修復”,實現信用修復“零跑腿”等;江西省政府發佈關於徵集“新官不理舊賬”問題線索的公告……

  讓法律規範真正落到實處,司法之力不可或缺。過去一段時間,全國法院加大對規避和抗拒執行行為的懲戒力度,推動高效為民專項執行行動取得更大成效。

  “公司確實沒錢,沒法支付工程款,要不你再等等?”王某在履行完與江蘇省某實業公司的建築施工合同後,卻收到了這樣的回復。王某向江蘇省睢寧縣人民法院起訴。勝訴後,該公司還是不履行生效判決。王某遂申請強制執行。

  睢寧法院隨即向該實業公司發出執行通知書和信用告知書,並依照睢寧縣出臺的相關文件,將該公司納入“失信黃名單”。被納入“失信黃名單”的公司在融資、招投標等方面將受到多種限制。

  接到執行通知書和信用告知書後,該公司馬上到法院説明情況,稱受疫情影響,企業回款困難,並簽署信用承諾書。睢寧法院經審查,確認其所説為實情,於是同意暫緩執行一個月。很快,該公司如約將款項打入執行款專用賬戶。

  “近年來,失信懲戒相關制度不斷完善,起到了督促守信的良好效果,有效維護了誠信的市場環境。”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説。

  司法創新——

  避免辦一個案子、垮一個企業

  “司法實踐中,有的企業如果負責人被採取刑事措施,就無法正常生産經營。”湖北省某科技公司董事長章鋒説,“如果能幫助‘犯小錯’的企業繼續正常經營,避免企業破産、工人下崗,將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

  對於這樣的反映,全國檢察機關及時給予回應:全面推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

  廣東省深圳市某公司是國內水果行業的龍頭企業。在進口水果報關過程中,該公司根據報關代理公司發佈的虛假“指導價”,製作虛假採購合同用於報關,報關價格低於實際成本價格。

  不久,公司相關負責人張某某、曲某某等被抓獲歸案。其後,深圳海關緝私局將該公司、張某某等以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罪移送深圳市檢察院審查起訴。

  “依法處理犯罪容易,可這麼一個行業龍頭企業,如果因為公司和其主要負責人被處以刑罰而陷入經營困難甚至破産,那對於行業發展都會造成重大影響。”深圳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説。

  2020年3月,在深圳市檢察院的建議下,該公司啟動為期一年的進口業務合規整改工作。

  “經過前期合規整改,我們公司在集團層面設立了合規管理委員會,合規部、內控部與審計部形成合規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公司還聘請了進口合規領域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士對重點法律風險及其防範措施提供專業意見。

  最終,該公司獲得重生,2021年被評為深圳市寶安區“3A”信用企業、誠信合規示範企業。

  為避免辦一個案子、垮一個企業、下崗一批職工,最高人民檢察院自2020年起陸續在10個省份442個檢察院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在依法對涉案企業及負責人擬依法不捕、不訴或者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的同時,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落實合規整改,做到既“厚愛”又“嚴管”。

  四川省一家銀行請求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執行並查封了一家房地産企業的兩處房地産項目,項目總價值高達1.8億元。

  但是,被執行企業一時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還款。如果按正常程式執行,可能導致企業破産。而被執行企業一旦破産,剩餘債務將徹底無法償還,還可能會出現購房者無法拿到房子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為了避免原被告兩敗俱傷,合議庭多次主持雙方調解,最後決定採取滾動解封:首次解封房地産項目的50套房屋,解押的融資一部分用於償還債務,另一部分用於被執行人公司項目後續建設。後續項目建設完成收益再繼續用於償還債務。

  “感謝法院給我們再生的機會,我們一定會儘快償還債務。”涉案企業相關負責人説。

  據介紹,2021年,全國法院系統持續服務“六穩”“六保”,妥善處理因疫情引發的勞資用工、購銷合同、商鋪租賃等糾紛,審結涉疫民商事案件14.2萬件。

  提升服務——

  有事隨叫隨到,無事絕不打擾

  “太感謝你們了!居然主動到府為我們辦手續!”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某企業工作人員接過辦理好的備案材料,連聲道謝。前不久,該企業技術人員資訊變動,民警要求負責人重新到公安機關對人員資訊進行備案。由於疫情防控等原因,相關人員一直未能到公安局辦理備案。

  為了使企業能夠儘快合法合規經營,民警主動把服務“送”到府,讓企業少跑腿。

  過去一段時間,公安機關為了給市場主體做好服務,紛紛主動作為,深入企業經營一線,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

  “有事隨叫隨到,無事絕不打擾。”政法機關尤其是執法機關,在服務市場主體過程中,儘量減少不合理、不必要的執法行為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

  2022年3月,雲南省公安機關制定優化營商環境20條舉措。其中就明確提出建立對企業“無事不擾”機制,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處罰等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干預。

  在天津市,公安機關制定公安執法檢查“無事不擾”工作機制,科學安排檢查頻率,著力解決重復檢查、多頭執法問題。同時,天津市公安局還制定出臺《市場主體首次輕微行政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把握寬嚴相濟原則,盡可能減少執法活動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影響。

  在北京市,“6+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試點開展,在醫療、養老、餐飲等9個行業領域試點推行“一業一評”等創新監管模式,將企業信用評級與執法抽查的頻次和比例等內容掛鉤。

  “合理的制度設計,科學的創新舉措,讓政府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促進了營商環境的優化。”北京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