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馳援“疫”線,那些默默奉獻的建設力量

2022-04-21 08:5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馳援“疫”線,那些默默奉獻的建設力量

  4月,中建二局參建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徐州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建設完成,2千余名逆行者連續數日的持續奮戰換來了建設任務的如期完成。他們,在疫線背後匯聚起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全力以赴,用實際行動詮釋央企擔當,構築堅固防疫防線,為全國抗疫助力。

  擔當無畏

  奔赴抗疫最前線

  “石堅,現在開車到小區門口,收到通知,我們需要立馬動身,建設上海方艙!”4月5日晚,蘇江接到緊急通知,剛結束蘇州援建之行的隔離期他,來不及和家人打招呼,便再次踏上上海援建之路。

  疾馳的車上,蘇江手中拿著進滬通行證和施工任務計劃表思緒萬千,“施工設計怎麼優化?勞務人員怎麼協調配置?物資設備怎麼供應?”諸多問題片刻涌入到蘇江的大腦,他在紙上圈點勾畫,在快速道路上完善了施工思路...

  步入會展中心的瞬間,機器、設備、材料已經在進行轉運,嘈雜聲一瞬間便把蘇江的思緒拉了回來,他趕緊放下手中的行李,憑著多年安裝及機電施工經驗,蘇江帶領大家依據實際,優化施工方案,2小時後,所有的人材機都有序的動了起來。

  4天4夜,蘇江每天都用腳步丈量著會展中心2號館,每一處配電箱的安裝、每一條配電線路的排布、每一根排水管道的安裝,他都諳熟於心。用他的話説“作為共産黨員,組織現在需要我,胸前的黨徽告訴我,就必須衝在最前線。”

  使命必達

  實際行動做表率

  “目前徐州方艙醫院急缺人手,還請貴司前來援建。”3月28日,接到徐州市住建局的電話,三公司徐州方特樂園項目經理董利峰瞬間神經緊繃。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火速聯繫公司,在獲得準肯後,第一時間組織班子成員到現場進行勘察,緊鑼密鼓展開施工部署工作。

  “袁總,您找什麼?”“拿我的充電寶,這手機必須時刻有電。”揣上電寶,董利峰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作業中,他明白這項援建任務必須做到“快、準、細”,不容延期,不容返工,密閉處更不能有任何差池。

  4月8號,方艙醫院建設到了水電安裝的關鍵時刻,當晚10點,董利峰接到圖紙變更,涉及水電管線的拆改,經過與技術人員快速審圖,發現需要安裝的幾條污水管,需要破除主幹道路,但若不能及時恢復,將拖延後續施工時間,工期緊迫,在與施工隊伍商議後,決定連夜展開道路破除,次日清晨恢復主幹道。

  “董總,我們的車被交警攔截了,混凝土送不過來。”“好的,我馬上想辦法。”董利峰回應罐車司機。道路破、修同步進行,混凝土供應卻遇到道路攔截。情急下,董利峰聯繫了5家混凝土廠家,然而到淩晨3點未果,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在等待過程中,董利峰也加緊溝通各方,盡全力聯繫其他廠家用於供貨,萬事俱備就等澆築,負責擋路修整的工長仇雷死死的盯著手機,憧憬又擔憂。

  4點半時,燈光閃耀在大門口,隨著罐車緩緩而來,董利峰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下了。道路修復後,董利峰望著通宵達旦的仇雷,泛紅的眼眸裏浮現少有的溫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辛苦了兄弟,回去休息會,一切交給我就好。”

  “徐州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絕不能在我們這掉鏈子,兄弟們再堅持幾天!”董利峰對著朝夕相處的職工、工友們打氣充電。“保證完成任務”回應他的是堅定地語氣,他有點恍惚,默默地點了點頭。

  4月10日,援建的日子逐漸接近尾聲,在外人眼中,董利鋒和他的手機一樣“電力”充足,精神飽滿組織施工,他好像從來不會累,又好像在“兄弟們”的眼前從來不會累。

  盡職盡守

  “防疫護工”顯擔當

  “請大家把二維碼打開。”“把抗原檢測結果發給我,我幫您上傳。”“這位師傅,注意間距。”4月8日,在上海方艙醫院建設現場,每日核酸正在進行,150余人秩序維持並不容易,三公司青年員工王歡化身“防疫護工”,一遍遍重復提醒,每日的核酸檢測都像在打“阻擊戰”,要快更準更有安全有序。

  3天前,王歡在看到援建通知後第一時間回復報名,“現場都可能沒地休息,沒水喝,你能堅持了嗎?”96年的王歡面對同事的質疑也沒猶豫,在援建車輛抵達後直接跟上隊伍出發。

  援建現場的食宿環境也頗為“簡約”,折疊床非常有限,即使看到空床,王歡也從來都是讓給年齡大些有需要的人。一片薄毯、一塊木板,鋪在地上就是一張床,偶爾,他也會躺在“床”上打會盹,10分鐘的鬧鐘一響,一個激靈便又投入施工現場中。

  4月8日下午,援建任務也接近尾聲,在緊張的援建氛圍下,王歡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鬆懈。“辛苦師傅,口罩往上戴一下。”在建設過程中難免因作業幅度大或長時作業顛落口罩,王歡很能理解“老師傅”們連續作業的勞累,他總説“我們在做著最有意義的事。”在每日的一遍遍安全巡查中,他謹慎關注著每個人的防護是否到位,及時提醒,也時常與工友們相互鼓舞,堅定信念,齊心抗疫!

  全力守“滬”,

  站好最後一班崗

  “鈴鈴鈴”,一陣鈴聲打破了夜的靜謐。“接到緊急通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維保工作需要馬上過去進行維護,時間緊任務重,你擔任臨時負責人。”

  “收到,給我下現場負責人的電話,我馬上安排人員和物資。”緊急通知讓剛睡醒的大腦瞬間清醒,4月12日淩晨2點,在接到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水電維保任務時,中建二局上海區域黨員幹部吳英江首當其衝,勇擔重任。

  “小董,小董,馬上起來聯繫工人和物資,緊急任務。”穿著睡衣的吳英江立即敲響了同屋室友,局青年黨員董鳴焰的房門。

  隨手用冷水洗了把臉,剛剛從援建一線返回不足24小時的兩人再度起航,一人開車,一人立馬連夜開始聯繫人員、物資、車輛和後勤工作。不足1小時,參加過援建的20余名水電施工人員再赴國家會展中心方艙建設點。

  電機的電焊聲、鐵錘的敲擊聲、搬運的吆喝聲在現場此起彼伏,扳手與物件的碰撞聲隨著朝陽在放艙的各個角落響起,汗水隨著臉頰打濕了口罩,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工友盡顯疲態。

  在過去的100多個小時,他們的“休息”也只是就著地板一躺或者坐在墻上打個盹。

  “辛苦大家了!大家再堅持一下,馬上幾萬人就在這房艙裏面得以救治!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吳英江的聲音在場地各個角落響起,不斷鼓勵著身邊的作業人員,協同他們一起檢查配電線路、水管及下水管道安全性、氣密性。

  “維保工作主要就是一輪輪的巡檢、緊固設施,這類工作還是比較耗力氣,每天都得是3萬多步。不過作為黨員,這點辛苦算什麼!”匆匆説幾句,董鳴焰又跑著去給工友們發放口罩。

  “稍作休息肌肉就會感覺酸疼,眼睛裏的紅血絲一直都在。”戰“疫”最前線,站好最後一班崗,他們,信念堅定,組織有序,為抗疫工作積極貢獻著二局人的力量。(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已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