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防控工作中單位和個人有哪些義務?專家解答來了

2022-04-19 23:3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當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疫情防控工作中,單位和個人應遵守哪些義務?故意“帶疫”上班是否會被追責?抗原檢測造假,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針對當前疫情防控中市民較為關心的法律問題,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一、根據法律法規,當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地方政府可以採取什麼應急處置措施?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這些措施主要包括:限制聚集,例如關閉人員聚集的場所;停工、停業、停課;封存、封閉具有傳染源的物品;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調用救援物資;救治患者;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嚴懲影響防控工作、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二、法律法規中對政府相關部門所承擔的監督和保障責任都有哪些規定?

  監督責任主要有:上下級之間的職責監督;對疾控、醫療機構的防治工作監督;相關防疫産品生産單位的監督;檢測機構的行為監督;公共場所的防控措施監督。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章明確指出,政府相關部門的保障責任包括:防控工作日常化的保障,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經費的保障,就是確保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能落實;醫療救助的保障,對患有特定傳染病的困難人群實行醫療救助,減免醫療費用;防控物資的保障,儲備防治傳染病的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物資;防控人員的保護,對從事傳染病防控的相關工作人員,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並給予適當的津貼。

  三、如果違反相關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相關單位、個人將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專家表示,相關單位、個人將承擔包括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賠償責任三大法律責任。

  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單位和個人有哪些義務?居民如果不配合隔離防控措施,行政部門依法可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專家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規定,單位和個人具有接受預防、控制措施義務;及時就近報告義務;遵守疫情防控規定,服從指揮和管理。

  專家還指出,居民如果不配合隔離防控措施,根據規定,公安機關可依法給予處罰或者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0條規定,還可對其進行警告、罰款及行政拘留的行政處罰。

  五、封控區要求居民“足不出戶”,如果不遵守,會承擔什麼後果?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服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佈的決定、命令、通告或者不配合各項依法採取的措施,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導致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産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故意“帶疫”上班,如何追責?

  如果已經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或者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有可能會涉嫌違反刑法規定的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對此,2020年,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的規定,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七、當前全市正在核酸或抗原篩查,不配合檢測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專家指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市民和單位組織不能拒絕配合核酸和抗原篩查。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服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佈的決定、命令、通告或者不配合各項依法採取的措施,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導致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産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八、抗原檢測造假,要承擔法律後果嗎?

  《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當中,明確規定了單位和個人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及時報告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因為沒有履行該責任和義務導致傳染病的傳播,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果因偽造、變造抗原檢測結果的行為,引起疫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可能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如果是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病原攜帶者,偽造、變造抗原檢測結果,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還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總臺記者 白廷俊)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