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紫金e評:穩馭“經濟航船”,破浪開闢“更新水域”

2022-04-19 23:25: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字號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備受關注。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數據,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

  多重風險挑戰下,中國經濟迎難而上、開局總體平穩。不論是開年首季跑贏去年四季度,GDP高出0.8個百分點的“難能可貴”;還是事關民生福祉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等,都運作在合理區間,宏觀經濟大盤總體穩定;或是製造業佔比繼續提升,智慧化、科技創新等多領域涌現出市場“優等生”,有力增強經濟潛力……新鮮出爐的一季度經濟成績單,成色足、有看頭。放眼望去,港口“晴雨錶”透視中國經濟韌性,外貿“新窗口”展現開放新姿態……一系列數據表明國民經濟繼續恢復,為時下接力對衝疫情影響,奮戰二季度、衝刺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注入了強勁信心和底氣。

  4.8%!一季度我國經濟取得這個數字,尤為不易,滿含著“成如容易卻艱辛”。向內看,進入3月份,新一輪疫情在全國多地出現,産業鏈供應鏈首當其衝,經濟受到不少影響。向外看,全球疫情高位流行,世界突發因素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地球村”裏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經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爬坡過坎、滾石上山,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唯有把穩舵盤、鉚足精力,穩馭“經濟航船”,才能不斷開闢嶄新水域,攀登新的高點。

  難能可貴的成績單的背後,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帆滿勁足。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高品質發展高度重視,無論是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中國經濟穩步向前把舵“導航”,還是胸懷世界,以“大船論”指引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前行方向……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中國經濟砥礪前行,不斷經受住疫情挑戰的嚴酷考驗。

  縱有驚濤駭浪,亦能直挂雲帆。困難之下,同心同德是砥礪前行的最強動能。各地與黨中央同頻共振,因地制宜、因勢而動,各項政策儘快出臺、各項工作提早發力,打出了促工業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推動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等一系列“組合拳”,推動我國經濟不斷攻克難關、漸入佳境。

  成績振奮人心,提振市場信心。鞏固好成績、保持好勢頭,尤需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更不可盲目樂觀。應深刻認識到,宏觀上我國經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眼前國內一些地方疫情仍在持續,有些突發因素可能超出預期,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下一程”經濟運作更加處於爬坡過坎的關口。

  越是過關之時,越要堅定“必勝”信心,越要洞察形勢、把握大勢、搶抓機遇。用廣角鏡、長視野看,時和勢都在我們這一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恢復態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把握“沒有改變”,以“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應萬變,各地應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有力有效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政策工具更加充足靈活運用,集中精力跑好二季度經濟“接力棒”,在不平凡的征程上寫出絢麗的經濟篇章。

  感悟中國經濟,底氣充盈、前景光明。持續鞏固“穩”的基礎,保持“進”的勢頭,中國經濟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定能在前進中遇見更美的“風景”。(周軍)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