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習關鍵詞丨不道雲海深 攜手向未來

2022-04-19 23:2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一年前的4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引用這句古詩表達對各國朋友的深厚情誼,以及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堅定信心。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需要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一年前的4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引用這句古詩表達對各國朋友的深厚情誼,以及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堅定信心。強領導下,中國始終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今年4月20日,南海之濱的小鎮將迎來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圍繞“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的主題,此次年會將聚焦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包容發展、合作發展,共商疫後亞洲與全球發展大計,促進國際團結與合作。

  

  “15941”。

  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景區廣場顯示屏上顯示的實時監測負氧離子數。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

  4月11日,正在海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區。總書記強調,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要求。

  2021年7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實現綠色增長。

  2021年11月1日,習近平主席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建議“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産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相協同的新路徑”。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中國積極履行減碳承諾、致力於綠色發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剛落幕的迪拜世博會上,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的中國館,從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園、共同的未來四個層次展示中國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

  高鐵試駕、航太探索和智慧城市體驗等充滿科技感的互動項目,深受參觀者歡迎。

  “在智慧生活展區,觀眾只要在入口處獲得一個獨有的二維碼,就能掃碼開啟互動,體驗未來智慧生活。”中國館給薩爾瓦多媒體人埃德森梅拉拉留下了深刻印象。

  迪拜世博會官方機器人吉祥物Opti由中國科技企業設計打造,它同150多臺智慧機器人一起,為世博會訪客提供迎接與互動、資訊問詢、餐飲配送等服務。迪拜世博會執行副主席塔裏克奧利維拉沙亞表示,在中國技術的支援下,迪拜世博會展現出更高的科技含量。

  創新是引領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

  正如習近平主席為阿聯酋迪拜世博會中國館作視頻致辭時所説——

  “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回應時代呼喚,加強全球治理,以創新引領發展,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不斷邁進。”

  

  

  2021年12月3日,“瀾滄號”動車組列車從寮國首都萬象站緩緩駛出,復興號動車組駛出中國雲南昆明站——中老鐵路正式通車。

  鐵路一通,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

  截至4月3日,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25.4萬人次,發送貨物131萬噸,貨物品類從開通初期的橡膠、化肥、百貨擴展至電子、光伏、通信、汽車、紡織、蔬菜、鮮花等100多種。

  “有路,就有發展機會。”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乘坐中老鐵路後深有感慨。“老中鐵路的開通代表著兩國人民交往將更加便捷,希望寮國700萬人民都能坐上火車,真正體會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貧困人口出現多年來首次增長。減少貧困人口、推動包容發展,成為很多國家面臨的迫切任務。

  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參加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助力搭建全球減貧合作平臺;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數字減貧研討會、上合組織婦女教育與減貧論壇;倡議舉辦首屆金磚國家農村發展和減貧研討會,加速減貧知識分享與交流……中國積極助力各國人民減貧,讓發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惠及全世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表示,中國積極支援推動國際減貧合作,一個更加普惠平衡的全球發展圖景將因此迎來更廣闊前景。

  

  

  紐約聯合國總部的中國廳,懸挂著一幅中國繪畫作品,名為《互動的世界》,寓意著中國與世界的緊密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中國堅信,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不久前,從青島發出的中歐班列(齊魯號)搭載化工原料、車輛配件、生活用品等貨物抵達德國曼海姆市。中歐班列(齊魯號)中國青島—德國曼海姆雙向對開班列是中歐班列開行的又一條新路線。

  疫情發生以來,不斷攀升的物流和時間成本給歐洲許多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運作,2021年全年開行1.5萬列,運送貨物14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2%、29%,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0個城市。

  在全球疫情反覆背景下,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項目順利竣工,中巴經濟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建設運營穩步開展;中歐班列開行量和貨運量再創歷史新高,為各國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勁動力。

  去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為如期實現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匯聚強大合力,為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新希望。

  今年1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首次會議,逾百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齊聚一堂,為落實倡議凝聚了更廣泛國際共識。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

  人類社會應該向何處去?我們應該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倡議亞洲和世界各國回應時代呼喚,攜手共克疫情,加強全球治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

  儘管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遭遇驚濤駭浪和逆流險灘,但只要各國人民齊心協力、把準航向,人類社會發展的巨輪必將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監製丨錢蔚 王姍姍

  監製丨張鷗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資料丨閆格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楊彩雲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