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日媒文章:所謂“民主峰會”將淪為清談俱樂部

2021-12-10 21:58: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道 《日本時報》網站11月28日發表美國外交學會東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喬舒亞柯蘭齊克的文章稱,美國主持的所謂“民主峰會”不大可能産生持久的影響。全文摘編如下:

  12月9日和10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將主持白宮所説的“民主峰會”。

  據拜登政府説,這次為期兩天、邀請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線上會議旨在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恢復所謂的“民主”,明年還將舉行線下所謂“民主峰會”。

  參加此次峰會的領導人最終很可能發表大膽的聲明,宣佈他們打算在國際和國內實施改革。

  但是,“民主峰會”不大可能産生持久的影響。指望為期兩天的線上峰會在遏制所謂全球“民主倒退”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是不合理的。

  拜登政府在幾個方面削弱了“峰會”。在邀請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許多地區並不符合所謂“民主”定義。正如卡內基基金會的史蒂文費爾德斯坦所指出的,“民主峰會”超過30%的受邀國家要麼不自由,要麼只有部分自由。

  邀請如此之多的國家沖淡了峰會的重點,在某些方面使會議失去了道德制高點。邀請如此多的參與者還可能讓實行高壓政策的國家領導人綁架對話並削弱提案的品質。

  邀請這麼多並非真正自由的國家也引發了有關為什麼邀請這些國家的質疑。例如,邀請菲律賓和伊拉克可能是出於戰略原因。畢竟,菲律賓是美國在世界上最不穩定地區之一的條約盟友;伊拉克則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夥伴。把這些夥伴拉進來讓人感覺這場峰會不僅僅關乎“民主”。

  最後,峰會將不得不面對房間裏的大象。

  儘管美國總統是此次峰會的召集者,但近年來“美國民主”在世界各地的形象遭受可怕的打擊。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對17個不同國家的民眾進行的調查顯示,認為“美國民主”為其他國家樹立榜樣的受訪者比例的中位數為17%。約57%的人説,“美國民主”近年來不是一個好榜樣。

  這項民調的結果並不令人驚訝。在社交媒體、衛星和有線電視以及老式的報紙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觀察美國。他們看到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結果是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暴亂;他們看到美國政客利用不公正的劃分選區和其他“反民主”手段來保住自己的權力;他們看到美國政客爭吵不休,險些造成美國債務違約,而一旦違約將給全球經濟帶來衝擊波。

  儘管民調顯示拜登在全世界的信任度高於他的前任,但在整個峰會期間,全球對“美國民主”的悲觀看法將妨礙拜登在一些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包括説服參與者就他們具體打算如何扭轉所謂全球“民主倒退”發表真正的聯合聲明。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次峰會最終可能只是另一個清談俱樂部。

[責任編輯:商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