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生態與民生持續改善——群眾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2021-10-13 11:0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金風送爽,瓜果飄香。從草木蔥蘢的天山腳下,到葡萄滿藤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城鎮,新疆各族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不僅因為豐收的喜悅,還因為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工作離家更近了,兜裏錢包更鼓了,各族群眾情誼更深了。

  “生態環境好了,才有了後來的一切”

  從阿克蘇機場到市區的路上,高大挺拔的白楊樹整齊地分列兩旁,防風固沙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片陰涼。

  阿克蘇過去曾被沙漠戈壁包圍,沙漠距城市最近處僅幾公里。大風裹著沙礫刮倒麥苗,農作物補種的情況普遍,有時辛苦種了一年的果品會在快成熟時被大風吹落大半……

  自1986年阿克蘇開啟營造大型防風固沙生態林的柯柯牙綠化工程以來,先後用第一個10年完成人工造林3.3萬畝,第二個10年完成人工造林6.55萬畝。黨的十八大後,柯柯牙綠化工程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完成人工造林90余萬畝。如今,阿克蘇市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年降水量也由不足60毫米提高到100毫米左右。今年3月,當地啟動第四個“百萬畝”生態工程,為“綠色長城”繼續添磚加瓦。

  天山腳下,藍天、白雲、草原、駿馬,勾勒出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塔格拉克村的美麗圖景。26歲的維吾爾族小夥塔西尼亞孜吐爾洪騎著駿馬,熱情地邀請到訪遊客騎馬遊覽。

  “以前,我在山上放羊,攢不下錢。在景區工作後,旺季時,我最多一個月攢下了8000多塊錢。”塔西尼亞孜吐爾洪説,草場保護起來了,生態環境變好了,當地牧民接受培訓後參與旅遊項目服務,收入也更有保障了。他所在的“歸園田居塔村”景區今年成功晉級國家4A級景區。年初以來,已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00余萬元,帶動當地及周邊600余名農牧民增收致富。正如阿克蘇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所説,“生態環境好了,才有了後來的一切”。

  “現在我丈夫不用再出遠門打工了”

  靈動的舞姿、歡快的舞步,一對維吾爾族青年在和田地區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稻香村村口,和著維吾爾族傳統樂曲翩翩起舞。跳舞的姑娘、小夥和一旁伴奏的村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7月以來,該村219戶農戶中,已有150余戶在政府支援和幫助下完成農戶庭院改造。突出的生態優勢、整潔美觀的民舍,加上一戶一業、自發經營的特色餐館、民宿和農家樂等配套設施,讓當地民眾過上了足不出戶也能賓客盈門的日子。

  距稻香村30多公里的布扎克鄉布扎克村,村民們的生活這兩年也越來越好。

  村民肉孜買買提拜克爾通過對光照的控制,規模化肉兔養殖的效率大幅提升。

  2019年,肉孜買買提拜克爾一家在當地政策支援和鼓勵下嘗試養殖肉兔。“一開始先試養了100隻種兔,當年就賺了3萬元。”肉孜買買提拜克爾説,平均每只種兔每年可出欄40隻肉兔。去年,他們擴大了養殖規模,最近3個月出欄6000多只肉兔,賺了6萬多元。“現在我丈夫不用再出遠門打工了。”肉孜買買提拜克爾的妻子高興地説。

  目前,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肉兔養殖已輻射布扎克鄉周邊的10個鄉鎮,覆蓋和田縣174個行政村,帶動了周邊2742養殖戶,戶均養殖100隻種兔,年均增收2萬元。

  “為把祖國的新疆建設得更加美好盡一份力”

  在昆玉市和泰新區內,幼兒園、農貿市場、農機(農資)停放點、商業街等相關配套設施一應俱全。31歲的艾比布拉伊米提2016年12月搬到這裡,靠著養牛和種地,現在年收入10多萬元。

  還未走進和田縣布扎克鄉庫木村幼兒園,便能聽到孩子們稚嫩而悠揚的歌聲。操場上,幾十名小朋友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戶外遊戲,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園長阿爾孜古麗阿力木説,幼兒園建於2017年,共有維吾爾族學生200多人。幼兒園實行雙語教學,課程豐富有趣,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和田地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地區教育局黨組書記馬朝霞介紹,過去一年,和田各級各類學校成立文化體育藝術社團和興趣小組1.7萬個,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3.2萬場次,組織瞻仰革命先烈、祭掃烈士墓活動1.2萬場次。常態化、全覆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師生心中生根發芽。

  一個和諧穩定、繁榮美麗的新疆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投身這片幹事創業的熱土。畢業于新疆大學法學院的阿地力艾買爾如今在阿克蘇地區烏什縣振興園牧業有限公司從事管理工作。“作為從家鄉走出去的大學生,更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帶著父老鄉親共同致富,為把祖國的新疆建設得更加美好盡一份力。”阿地力艾買爾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