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人才發展“放權、鬆綁” 這場高規格會議直擊問題靶心

2021-10-13 10:00:0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字號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近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人才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並作出重要部署,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擘畫藍圖。

  進一步凸顯黨管人才原則

  體制順,則人才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出臺,中國特色人才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得到逐步疏通。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説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他表示,當前,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科學技術革命正在到來,科研實力對國家的繁榮昌盛具有重大積極的意義。科研高地的基礎就是人才。所以,要佔領科研高地,就必須夯實人才基礎。

  “我們在看到改革成效的同時,也要注意到,人才制度改革是伴隨著人才的不同發展階段來深化的,永遠不能停。”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委員會專家吳江説道,對比上一次在2010年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這次升級為“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進一步凸顯黨管人才原則,從最高層面加強了黨對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領導,從而進一步解決各地方、各部門之間工作統籌不力、集中不力的問題。

  簡放政權為人才鬆綁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用人單位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用不好授權、履責不到位的要問責。要積極為人才鬆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用人單位可以説是改革的‘最後一公里’。人才怎樣用好,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吳江表示,人才制度改革要有含金量,核心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的問題。講話中針對用人單位、用人主體提出的要求,直擊問題靶心。儘管一些地方在人才管理體制上加大了改革力度,但當前我國人才管理的行政色彩根深蒂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因此,用人單位如果仍用常態化的陳舊管理辦法繼續管理,必然會對改革形成阻力。

  在竹立家看來,此次講話有利於喚起全社會重視人才,尊重人才,讓“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氛圍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時這也是人才機制順利運作的奠基之石。

  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

  多年來,人才“評”和“用”的脫節被認為是職稱制度中的一大弊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

  “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問題恰恰就是大家所期盼解決的問題,或者是過去解決過程中存在阻力較大的問題。”吳江説道,人才制度的改革一定要以人為本。例如,有個別優秀的頂尖畢業生一畢業就被某些企業招錄進公司,當了高級工程師,年薪百萬,這在很多用人單位是很難實現的。他建議,對於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這些有條件的單位,政府要放心大膽地讓他們自主評審,以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在評定方式上也可以更加靈活多樣,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

  竹立家介紹説,以醫生為例,現在職稱考核採用的是“一鍋端”的政策,這樣對大醫院大專家是相對有利的。但基層全科醫生學習科研機會相對較少,不管是英語還是論文,越到高級職稱越難。講話中指出的“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正是切中要害、對策務實,能有效推動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給予更多有才之人更大的發揮空間和信心。

  當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入關鍵期,抓改革就是抓發展,謀改革就是謀未來。隨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各類人才將各顯其能、各建其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