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國家公園:有生命的國家寶藏

2021-10-13 09:5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時宣佈: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從2015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試點任務,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那麼,這五個國家公園都有什麼特點,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此次公佈的首批國家公園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面積2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陸域近3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這裡是五處國家公園之一——三江源,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黃河、長江和瀾滄江都發源於此。

  然而,作為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三江源,它的生態環境曾經極為脆弱。由於過度放牧,多年前,一些地方曾出現草地退化和生態危機。

  除了過度放牧之外,當時一些破壞森林資源、獵殺野生動物等情況也時有發生,讓寶貴的三江源傷痕纍纍。為了修復生態,各相關部門加大了打擊和管理力度,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深層次的矛盾依然存在。在三江源地區,有多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分別由原林業、農業、水利、國土等多個部門管理,被稱為“九龍治水”,這使得執法監管碎片化、管理效率低下。

  而三江源地區的這種情況並不是孤立的,機構重疊設置、多頭管理、權責不明等問題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曾經不同程度的存在。針對存在的問題,黨中央以長遠發展的眼光,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推進生態保護制度全面改革。2015年,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改革到底該怎麼改?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審定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關於統一規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設置的指導意見》,構建了我國國家公園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推動國家公園在理論創新、體制改革、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試點工作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包括三江源在內的各個試點,在中央政策的引領下,大力改革探索,整合行政資源,實現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或委託省級政府管理,極大提高了監管效率,生態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植被的增加給動物繁衍提供了基礎。在首批國家公園當中,有兩個以動物命名的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對這些珍稀動物來説,為它們提供一個廣闊、自由的生存空間,以實現更加健康的棲息繁衍,尤為重要。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動物生存空間越來越碎片化。這導致了種群之間彼此孤立,極大影響了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的繁育。2015年發佈的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野生大熊貓共1864隻,儘管數量比之前有所增加,但是被分割為33個局域種群,其中18個種群,數量少於10隻,具有很高的滅絕風險。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要讓珍稀野生動物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就需要整合各地資源,打破省域界限,給予它們廣闊的天地。

  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近幾年各地有效聯動,共同整合了數十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跨吉林、黑龍江兩省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和地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相繼建立。省域不再是動物生存活動的邊界,動物可以更自由地交流繁衍,這讓東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數量都有了增加。

  國家公園不僅能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産,對人類的自然科學研究也具有極大的價值。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島嶼型熱帶雨林,有眾多海南特有的動植物種類,是全球重要的種質資源基因庫,極具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

  2019年,海南開始建設電子圍欄試點。電子圍欄系統可以對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數據實時採集,自動報警,對車輛、人員和野生動物活動進行實時監控。當振動感測器感應到野生動物接近時,電子圍欄系統與智慧AI攝像頭聯動可以對動物圖像進行採集,並做智慧分析處理。

  採集到的這些數據通過積累建立系統數據庫,後期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對動物習性、生活規律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先進科技的應用,已經成為建設國家公園的關鍵一環。

  而要推動國家公園的建設與保護,不能僅靠有關部門的執法監管,如何調動起當地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進來,既保護生態又改善民生,使人和自然和諧共生,這也是建設國家公園必須要破解的課題。

  為此,各個試點都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引導當地群眾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並從中獲得穩定收益。比如生態管護員已經成為國家公園裏很多原住民新的工作崗位,他們負責巡邏管護、維護環境等工作,每月可獲得一定的收入,從草原、森林的利用者變成了生態保護者。

  在森林繁茂的武夷山國家公園裏,有數千名原住民。以前,當地群眾主要依靠種植茶園為生。但因為管理無序,一些群眾隨意毀林種茶,給寶貴的森林生態系統帶來很大破壞。在被設為國家公園後,這裡執行了更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那麼,當地群眾的收入該怎麼解決呢?

  當地有關部門經過多次調研,確定了兼顧生態保護和民生發展的思路,一方面嚴格限制開發新茶園,同時,進行産業升級,採用有機、無污染種植技術,打造全新的生態型茶園。

  這幾年,公園範圍內的茶園面積沒有增加,但因為茶葉品質提升,當地居民的收益卻大大提高。並且,景區內的生態旅遊項目也被納入了特許經營範圍,環境更好了,收入增加了,村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家公園的建設和保護中來。

  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産。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家可以看到,這五個國家公園各有特色,不僅為解決各自面臨的難題作出了有效探索,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提高了生物多樣性,推動了自然生態保護傳統模式的轉變。國家公園是有生命的國家寶藏,也飽含著我們對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的嚮往。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