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影像憶辛亥丨為了四萬萬人的革命絕唱

2021-10-10 20:4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這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覺民在起義前寫給妻子的訣別書。這首《與妻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首革命絕唱。一百多年來,讀過這封信的人,無不為烈士的錚錚鐵骨和真摯的柔情而感嘆、震撼!

  在清王朝覆亡前的最後幾年裏,一批批“為天下人勇於赴死”的青年才俊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成為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動第10次反清武裝起義,起義地點定在廣州。這就是1911年4月27日震驚中外的黃花崗起義。

  這次起義,為武裝反清鬥爭寫下了極其悲壯光輝的一頁。革命黨人血灑羊城,犧牲的烈士平均年齡只有29歲。起義失敗後,中國同盟會會員、畫家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收斂烈士遺骸。被安葬的烈士共72人,墓地位於廣州白雲山南麓的紅花崗。潘達微覺得“紅花崗”不足以彰顯烈士之悲壯,改稱為黃花崗。

  黃花即菊花,菊花傲霜鬥寒的節操,象徵著這些青年人為國家和民族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黃花崗起義是革命大潮澎湃而至掀起的巨浪,更是辛亥革命悲壯慷慨的前奏。

  總監製|錢蔚 姚永暉 王姍姍

  監製丨耿志民 朱勤效 劉幗軼 劉洋

  製片人丨彭裔然 韓任偉

  編導丨申森

  配音丨楊海波

  音樂|瞿衛軍

  統籌丨劉霄 王南 張博 張雲昊 劉雨軒

  資料丨鄧青燕 徐堃 閆雪 劉芃芃 張春暉

  製片丨楊波 郝軒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