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

2021-10-10 18:1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10月11日到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將在雲南昆明召開。大會新聞中心10月9日上午正式對中外媒體開放。此次大會的新聞中心位於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內部共設諮詢服務區、媒體公共工作區、單邊直播報道區、新聞發佈區等12個功能區。

  據介紹,此次線下參會的中外記者共797人。而圍繞大會以線上為主的特點,新聞中心還設有兩間雲採訪室,取名為“青山間”和“綠水間”,在這裡被採訪嘉賓可通過手機App、電腦客戶端、網頁等多種方式登錄線上會議系統,與記者實時視頻訪談互動。

  大會首場媒體見面會今天下午舉行

  10月9日下午,大會新聞中心舉行了首場活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與11家媒體就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評價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伊麗莎白穆雷瑪表示,中國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議程的強有力支援者和貢獻者,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也是公約和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之一。

  中國提出主辦此次大會,以及將在會議上發佈的《昆明宣言》,均清楚表明瞭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領導力和承諾。即將發佈的《昆明宣言》將“有助於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向前發展”,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

  大會主題宣傳片全球發佈

  昨天(10月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承制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題宣傳片也正式面向全球發佈。宣傳片時長3分鐘,從人類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中國攜手世界共建美麗家園三個層次,向世界展示中國環境保護貢獻,推廣中國生態治理經驗,傳播中國生態文明思想,詮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和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願望。該宣傳片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主視頻。

  普者黑 別有洞天的生物樂園

  我國雲南文山州丘北縣的普者黑位於滇黔桂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地帶。“普者黑”是彝語,意思是魚蝦豐美的池塘。這裡有溶洞、湖泊、高原,喀斯特濕地。最為奇特的是,還保留住了喀斯特地貌區最為珍貴的地表水,形成了非常罕見的大面積溶蝕湖群水域。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水文環境,也孕育了普者黑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特有性。

  這裡就是丘北縣的普者黑,312座孤峰星羅棋佈,83個溶洞千姿百態,54個湖泊相連貫通,還有4萬畝高原喀斯特濕地與石山峰林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喀斯特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普者黑有2萬多畝的水面,僅野生荷花就有上萬畝。今年八月,一株野生雙色並蒂蓮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個花柄上開出2朵花,而且顏色不同,甚是驚艷。專家稱這種“同莖不同色”的雙色並蒂蓮屬花中珍品。

  近些年,普者黑成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普者黑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開展了針對濕地動植物生存環境的濕地恢復工作,良好的水體系統和生態功能為水禽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場所。

  丘北縣普者黑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監測員 畢林:這個濕地面積很大,資源也很豐富,我們經常能監測到的大型的遊禽,白鷺、鉗嘴鸛。小型的遊禽有小鷿鷈、黑水雞。(還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兩種,一個是金雕,還有東方白鸛。二級有20多種,有黑翅鴉鵑和黑翅鳶等。

  丘北縣漁業工作站高級農藝師 楊洪福:有丘北盲高原鰍、丘北金線鲃,它們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長期在黑暗中生活,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體表色素也逐漸退化,透過透明的身體,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骨骼和內臟。

  為保護這些洞穴魚類的生存環境,當地漁業站對這些魚類開展了人工增殖放流,逐步建立起國家極小種群保護物種。如今,這些特有魚類的種群數量由之前的4種增加到12種。

  濕地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和恢復,也孕育了生物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據統計,鳥類的數量達到了209種;魚類的分佈達到了89種;維管束植物的數量達到了823種,成為實至名歸的生物樂園。

  (編輯 劉哲)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