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初心印記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2021-08-22 21:3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太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太英雄”楊利偉和“英雄航太員”王亞平、陳冬,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太精神,有著深切的感受。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載人航太精神之源。20世紀50至70年代,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國防科研工作者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在自主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爆炸、導彈飛行和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中,用智慧和生命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的精神密碼是“超常”——超越平常,成就非凡。

  超常的愛國。善良的人們無不渴望和平,但在産生戰爭的社會根源沒有消除之前,永久和平是不可能實現的。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歷來是中國的立國之本,也是從戰爭中獲得的血的教訓。面對戰爭的威脅,我們只能積極應對,加強國防建設,用實力捍衛和平。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懷揣超常的愛國之情,主動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優良的科研條件,突破重重阻撓,毅然踏上歸國之路,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國的國防科工事業之中,沒有電腦用手打算盤計算實驗參數的艱苦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研製發射第一枚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等,使我國的導彈、核武器得到了飛速發展,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儘管當時國民經濟十分困難,我們國防科研工作者咬緊牙關,把對國家超常之愛化為報國之志,成功地研製了“兩彈一星”,使我們國家成為了“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正如錢學森所説:“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我們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振興中華。”

  超常的犧牲。一大批國防科研工作者摒棄功名利祿,選擇無私奉獻,進入與世隔絕的大漠戈壁和荒無人煙的高山海島,堅持“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抗嚴寒、戰酷暑、鬥風沙,舍小家為大家,以超常的犧牲精神研製發射(爆炸)成功了國防建設史上的多個第一,鑄就了熠熠生輝的“兩彈一星”精神。位於甘蒙交界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兩彈一星”精神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巨龍騰飛的起點——核導彈從這裡騰飛,東方紅衛星從這裡升空,神舟飛船從這裡起航。位於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里長眠著760位航太人,他們平均年齡不足27歲。位於新疆的馬蘭核子試驗基地也是“兩彈一星”精神重要發祥地,1961年前後,馬蘭核子試驗基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編制縮減,部分幹部調走,供給標準降低,保障車輛也少了,本來已經很少的口糧經常運不進來,基地司令員張蘊鈺就帶著政委常勇等人往返20多公里,把口糧一袋一袋往回扛。有時水供應不上,基地的官兵半個月都不能洗澡。

  超常的協作。《孫子謀攻》有雲,上下同欲者勝。研製成功“兩彈一星”,是支撐億萬中華兒女挺直脊梁平視世界的共同願望。面對規模空前、系統龐大、高度綜合、世界頂尖的軍事科技工程,靠一個部門、一個系統、一個地區是難以完成的,要發揚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組織動員全國力量,精心謀劃、大力協同、超常協作,才能完成如此高精尖的科研工程。據統計,在研製“兩彈一星”系列工作中,全國先後有26個部(院),20個省區市包括1000多家工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參加攻關會戰。原子彈研製中的“九次計算”“草原大會戰”,氫彈原理突破中的“群眾大討論”“上海百日攻堅戰”等,都是集體攻關、超常協作的結果。在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時,動用了全國近60%的通信線路,從試驗場區到各個觀察測控站,僅守衛通信線路的群眾就多達60萬人。錢學森曾經深有感觸地説:“中國過去沒有搞過大規模科學技術研究,‘兩彈’才是大規模的科學技術研究,那要幾千人、上萬人的協作,中國過去沒有。”

  超常的目標。中國國防科研人員懷揣偉大崇高的夢想研製“兩彈一星”,不是為了發動戰爭、侵略別國,而是為了實現抑制戰爭、消滅戰爭、維護和平的超常的目標。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熱愛和平,並不等於和平會從天上掉下來。和平要靠自己去創造,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做支撐。中國是一支和平的力量,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中國越發展,世界和平越有保障。“兩彈一星”及載人航太工程、嫦娥工程等相關係列科研項目的成功推進,為國家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大大提振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志氣、骨氣、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同時,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幹,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防科研工作優勢,團結凝聚廣大國防科研工作者堅定信仰信念,將生命融入使命,以超常的付出把“兩彈一星”研製成功,把“兩彈一星”精神發揚光大,鑄就了輝煌的業績,為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奠定了堅實的大國地位,對於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智慧黨建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葛立新)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