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獻給英雄的勳章(逐夢致敬功勳黨員③)

2021-07-28 15:1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一

  2021年6月10日,早晨六點不到,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馬毛姐就起床了。

  小女兒劉光林知道母親的習慣,早早帶了早飯過來。馬毛姐一邊吃,一邊不停地看著手錶上的時間。劉光林説,不急,不急,還早著呢。

  馬毛姐是趕著去參加省裏舉行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儘管已經八十六歲高齡了,十多年前又患了腦梗,行動不是太方便,但接到參會通知,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決定:“我要去,今年是建黨一百年啊!”

  七點鐘剛過,馬毛姐出門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康復患者都知道她,這位永遠笑呵呵的老太太,可是當年渡江戰役中的“渡江英雄”。他們紛紛與她打招呼:“馬老太,出門去啊?”

  馬毛姐笑著點點頭,伸手拉了拉衣服,她收養的那只小貓跟在她身後,“喵嗚”叫了一聲,跑到小花園中玩去了。

  仲夏的陽光從樹葉間灑下來。女兒忽然問:“娘,你可算過,你這一輩子一共得了多少塊獎章啊?”

  馬毛姐搖搖頭:“不記得了。”

  二

  不過,馬毛姐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得到的第一份榮譽——“一等渡江功臣”稱號。

  那一年,她才十四歲。

  馬毛姐成長在安徽無為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從她的家穿過一道低矮的江堤,就是浩蕩的長江。靠水吃水,村裏人大多是江上捕魚人,因為國民黨反動派和當地漁霸的欺壓,鄉親們過著貧苦的生活。馬毛姐的父母沒有文化,加上舊社會對女孩子根本不重視,她一直沒有正式的名字,由於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家就稱呼她“三姐”。

  馬毛姐從小在江邊跟著父母兄弟打魚,練得一身好水性。十二歲那年,為了贖回被抓壯丁的父親,馬毛姐不得不被送去做童養媳。那段日子真太苦了,天天不是被打就是挨罵,馬毛姐的額頭上至今還有一個凹下去的傷疤——那天她生病了,可是還得天沒亮就起床,為一大家人煮飯。又累又困又餓的她眼前恍惚,一不小心栽倒在灶前的鐵爐上,額頭磕出又大又深的口子,一時鮮血淋漓,卻沒人管沒人問,傷口也是過了好久才結痂。

  1948年6月,家鄉解放,馬毛姐終於結束了悲慘的童養媳生活,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寶貴的自由失而復得,“解放軍”“共産黨”的名字由此深深刻在她幼小的心靈裏。轉過年,1949年初,馬毛姐再出江打魚,發現沿江的村莊裏都駐紮著解放軍戰士,墻壁上都寫上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標語。她這才知道,在江對岸,還有好多地方的人和自己以前一樣,生活在一個黑暗的社會裏。那裏的人民正等待著解放。

  當時,解放軍戰士不少來自北方地區,不熟悉水性,馬毛姐便每天早早去部隊營部,教戰士們扯帆、撐篙等船上活計。她教得認真又仔細,戰士們都豎起大拇指誇她:這個小老師真厲害!但馬毛姐不滿足,她還想為解放軍做更多事,想讓更多人早點過上解放了的好日子。於是,她和思想進步的哥哥瞞著父母,一起報名參加了“渡江突擊隊”。

  1949年4月20日晚上,馬毛姐急匆匆和哥哥來到江邊,按照編號找到分配好的木船。馬毛姐手剛剛摸到舵把,一名解放軍幹部見她身材瘦小,臉上稚氣未脫,便趕緊攔住了她:“哎呀,小姑娘,你上來幹什麼?我們這是去打仗!你趕快回家去!”馬毛姐急了:“我知道你們是去打仗,是去搞解放的,我是突擊隊員啊,來送你們過江的。”為了顯示自己是個熟練的船工,她還特意將船舵搖了搖。但解放軍幹部還是不同意:“太危險了,不行!快下船去!”説罷,硬生生地趕她下了船。

  馬毛姐心裏特別失落,眼淚都流了下來。但她不甘心,就躲在附近蘆葦裏。信號彈升起來了,光照亮了江面,也照得馬毛姐眼前一亮。她猛地躥出去,三步並作兩步跑到江邊,向著即將離岸的船奮力一躍,有驚無險地落在了船上。

  上了船的馬毛姐儼然是個老水手,她像往常出江一樣,和哥哥各就各位。哥哥眼睛不好,但力氣大,便坐在船桅桿邊負責扯帆;馬毛姐手腳靈活,一手掌舵,一手划槳。借著隱隱的波光,馬毛姐看到,身邊的蘆葦叢裏如離弦之箭般射出了一艘艘小船,每艘船上都坐滿了解放軍戰士。

  馬毛姐雙手不停,船隻快速地向南岸前進,已經隱約可見對岸的江堤影子。忽然,敵人的照明彈升起來,渡江船隻暴露在江面上。霎時,對岸的子彈如雨點一般落下來,有的打爛了船帆,有的打穿了船舷,有的掉落在江裏,在江面翻起陣陣水花,江水如同滾沸一般!

  這一晚的江面,比馬毛姐經歷過的任何一次都要凶險。但這一刻,她忘記了害怕,心裏只揣著一個念頭:把解放軍送到對岸去!她拼命地划動著船槳,突然,右手臂一麻,接著火辣辣地疼起來。她低頭一看,胳膊上鮮血直流,是被一顆子彈擊中了。槍林彈雨中,解放軍戰士為她包紮了傷口,她試了試,還能使上勁,便繼續和哥哥配合著,憑著過硬的撐船技術,快速地向南岸破浪前進。

  一次、兩次、三次……馬毛姐和哥哥就這樣,一晚上六次橫渡長江,運送了三批解放軍戰士。渡江戰役勝利後,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稱號,無為地區的三千多名“渡江功臣”中,她年齡最小。

  三

  參加完上午“光榮在黨50年”全省老黨員老幹部座談會,領受了紀念章後,馬毛姐又匆匆忙忙趕了回來。她將紀念章小心地收拾好,放在盒子裏,收藏進床頭櫃。

  做這些的時候,她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墻上的掛曆上。掛曆上是毛主席畫像及他的詩詞《卜算子咏梅》。看著掛曆,她不由想起當年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情景。

  成為“一等渡江功臣”後,馬毛姐並沒有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依舊白天在村裏幹農活、晚上到夜校去學習。她沒有想到,新中國會惦記著她這樣一個普通的漁家女——1951年9月,馬毛姐收到毛澤東主席親筆簽名的請柬,邀請她進京參加國慶慶典。

  在北京,毛主席親切接見了馬毛姐,還為她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激動、感動、幸福……種種美好的情感充盈著馬毛姐的心。在北京的日子,成了她一生都不會忘記的美好回憶。

  從北京歸來,馬毛姐在安徽省炳輝烈士子女學校等學校讀書學習,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57年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先後在合肥車站麻紡廠、針織廠、被服廠、帽廠、東風服裝廠等生産一線工作,擔任過車間主任、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後又擔任合肥市服裝鞋帽工業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黨委委員。在這些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和工作,多次榮獲省、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稱號。這些黨和人民授予的榮譽,她都鄭重以待,倍加珍惜。

  待將獎章收拾好了,馬毛姐剛準備坐在輪椅上休息一下,突然,一個黃黑的身影“嗖”的一下跳入了她的懷抱,正是那只小貓。這小貓不僅會捉老鼠,還會提前“報告”有人來訪。她幽默地説,小貓跳,客人到。

  四

  最近,馬毛姐的客人真不少。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黨中央決定,首次評選頒授“七一勳章”,隆重表彰一批為黨和人民作出傑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在這份無比光榮的名單中,馬毛姐的名字赫然在列。

  許多當年的老同事、老朋友從報刊新聞上看到消息後,紛紛趕來看望她。其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們曾經是她的“聽眾”——

  退休之後,馬毛姐沒有忘記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經常義務到機關、學校、工廠等單位做革命傳統報告,進行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在2005年馬毛姐患腦梗之前,差不多每週她都要義務為合肥的大中小學校做一兩場報告。

  女兒劉光林到現在還記得,自己讀小學四年級時,學校還請母親來做了場報告。那是她第一次聽母親做報告,她沒想到,母親一口氣在臺上説了兩個多小時,説她童年時的苦難生活,説她參加渡江戰役的經歷,説她受到毛主席接見時的情形。説這些時,母親總是説,我並沒有為黨和人民做些什麼,而黨和人民給了我太多的榮譽。平時看著話語不多的母親,做報告卻不用看稿子,她是帶著感情説的,説完了後,同學們拼命鼓掌。後來,劉光林參加工作了,遇到過去的同學,他們還會説起她母親,甚至能復述出她母親當年做報告時説過的話。

  今年3月28日,清明節前夕,無為市想請馬毛姐在建黨百年之際,回到老家看一看,給鄉親和孩子們講一堂黨課,做一次報告。馬毛姐答應了,卻謝絕了當地政府派車的好意,讓女婿開著私家車,送她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馬壩村。

  一下車,她就感嘆不已,昔日破敗的漁村如今早已樓房林立,道路寬敞,周邊的農田、蟹塘、蓮池形成了優美的生態大環境,村莊內外的河流、水塘連通在一起,蛙鳴魚跳,水面上閃耀著粼粼波光。

  鄉親們得知馬毛姐回來,非常熱情,拉起橫幅歡迎她:“致敬渡江英雄!歡迎回家!”

  有的老人喊出了她的小名:“三姐,三姐!”

  在村活動廣場,馬毛姐現場給上學的孩子們上了一堂愛國主義黨史教育課。雖然多年沒做報告了,但説著説著,那些往事又都在腦海中鮮活起來。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我總結一句話,那就是“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做完報告,馬毛姐和家人一起去給母親和大哥掃墓。

  祭奠完後,她在江邊看著滔滔的江水,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又聽見了那嘹亮的軍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五

  來訪的客人們走了。吃過簡單的晚飯,天色暗了下來。

  小貓又爬上了她的膝蓋,享受著她的撫摸;小區外,響起了叫賣水果的吆喝聲……馬毛姐有些累了。這一天,除了參加上午的活動,她又接待了好幾撥客人,來看望問候的,來採訪錄影的,來請她講黨史的。

  女兒告訴馬毛姐,明天上午電視臺的人請她去渡江戰役紀念館,要拍一個片子。

  在渡江戰役紀念館內,有一座展示人民群眾送解放軍過大江的群像雕塑,其中就塑有十四歲的馬毛姐幫助人民解放軍划船渡江的場景。當年,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時,馬毛姐受邀參加,女兒陪著她。當女兒看見大螢幕中播放的渡江戰役紀錄片中,小木船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的鏡頭,便問馬毛姐,當時真是這樣?馬毛姐説,就是這樣,就是這樣,當時我們一起出去的是四條船,結果兩條船被打沉了。馬毛姐説著,眼淚流了下來。

  聽到女兒説起“渡江戰役紀念館”,馬毛姐沉思了片刻,認真地對女兒説,“七一勳章”如果頒發下來了,她要在自己百年之後將勳章捐獻給渡江戰役紀念館。

  “為什麼?”女兒問。

  “當年參加渡江戰役的人,很多都犧牲了,而我倖存下來了,才有了今天。所以,這個獎章不是屬於我個人的,而是屬於大家的。”(yu同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