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七一”講話:這個“不可逆轉”,重逾千鈞

2021-07-28 09:4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系列解讀之三:這個“不可逆轉”,重逾千鈞

  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蘊含著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論含量、精神能量、實踐力量。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把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系列文章,為您梳理解讀講話中的一系列重大觀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的重要表述。

  這個表述出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一段的最後一句,是總結這個偉大成就得出的結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是“不可逆轉”四個字的內涵所在。

  回望這八年多的光輝歷程,“不可逆轉”,這無比豪邁的四個字,重逾千鈞。

  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這個“不可逆轉”根基很牢

  回顧百年黨史,在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偉大成就的取得,都伴隨著制度層面劃時代的偉大變革。這充分證明,完善的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説:“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煥發的生機活力,足以告慰先輩。可以説,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這樣巨大的人間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強調,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八年多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回顧這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進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實施等重要工作中,制度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的鬥爭中,制度威力得到了充分彰顯。這是各領域改革聯動整合,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的體現。

  隨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向前,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

  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個“不可逆轉”底氣很足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當經濟社會發展按下“暫停鍵”,群眾生活總體平穩,社會秩序總體正常。復工復産後,我國成為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讓我們深深感到,堅實的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發展理念和思路及時作出重要調整,提出新發展理念,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00萬億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

  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習近平曾説過,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新發展階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習近平提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未來,中國將立足自身,把國內大迴圈暢通起來,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將進一步增強,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沉澱了5000多年的古老文明,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沒有任何人能打倒我們、卡死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絕不會被遲滯和中斷!

  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個“不可逆轉”後勁很強

  習近平曾強調,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在風雨如磐的奮進征程上,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時代精神。

  回首這幾年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的一切、收穫的一切就會發現,這些精神,凝聚了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中國人民的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的團結偉力,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這些精神傳承了偉大建黨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一次次向世界證明了: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

  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面向未來,時代孕育的偉大精神必將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更加充分地爆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千里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