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蘇區精神照亮新時代奮鬥路

2021-07-28 15: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産黨逐步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尋找中國革命新道路而進行的艱苦探索中,中國共産黨帶領廣大軍民開闢了中央蘇區和閩浙贛、鄂豫皖、陜甘邊等10多塊蘇區根據地。其中,以江西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塊根據地。

  在中央蘇區這片紅色土地上,中國共産黨人把井岡山精神進一步深化與發展,延續著由井岡山鬥爭開闢出的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革命道路,進行了一場“治國安民”的偉大預演。

  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蘇區精神。“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産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2019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

  牢記執政為民

  奔流不息的時間長河中,一些重要歷史時刻因其影響深遠而被永遠銘記。

  坐落在江西瑞金城東北6公里處的葉坪革命舊址群謝家祠堂,一台座鐘定格在下午3點。1931年11月7日,當指針指向這一刻,來自全國各地的610余名代表走進這裡共商國是。大會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了!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明確,蘇維埃全部政權屬於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現行國體、政體之間是血脈相連的,從為窮人打天下到為人民謀幸福,執政為民始終是我們黨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館長周景春説,當時頒布了130余部法律法令,只為人民當家作主,保障群眾權利。

  “當年,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被提上議事日程,毛主席還作過《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報告。”紅軍後代楊華説,正是由於黨和蘇維埃政府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因而築牢了戰勝敵人和各種困難的銅墻鐵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四次”瘋狂圍剿。

  十七棵烈士松、八子參軍、馬前托孤……贛南240萬蘇區人口中,參軍擴紅的有33萬餘人,參加赤衛隊、運輸隊等支前參戰的有60萬餘人。蘇區人民不僅送出了最優秀的兒女,還節衣縮食支援革命,甚至連最後一塊門板都獻給紅軍。何叔衡曾説:“我們身上穿的、背上帶的、口中吃的,全是蘇區人民給的。”

  中國共産黨的根基、血脈和力量源泉,就這樣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回首百年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不斷延展的是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壯麗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殷殷囑託下,老區人民感恩奮進,迎來了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獲得感最強的時期。

  在贛南蘇區,8年累計減貧192.06萬人,近300萬農民住進新樓房,71.4萬城鎮居民的住房問題得到保障;在閩西蘇區,45.2萬人告別貧困,生産總值和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多年“跑贏”福建全省平均水準。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援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拓展;到2035年,革命老區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發出的時代強音。

  砥礪初心使命

  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是中國共産黨最重要的治國理政試驗田,共産黨人的文韜武略都在這裡試驗過、預演過。”瑞金市委黨史辦副主任羅春花説,中國共産黨自誕生後就領導廣大群眾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奮鬥。蘇區精神凝聚了中國共産黨人執政為民、執政興國的理想信念。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中國共産黨發表告全國工農勞苦民眾書,指出即將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將一定成為中國工農民主專政在全國範圍內勝利和奠定的先聲,創造中國新社會的序幕”。

  外交、軍事、土地、財政、教育、司法……500余平方米的謝家祠堂,容納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領導機關。一張木桌、一把木椅,幾塊木板隔成的小屋,就是當年的辦公之所。就是在這些跼踀簡陋的辦公室裏,一項項法令政策出臺,具體指導著蘇區建設。

  從建立民主制度,到獨立自主開展經濟建設;從興辦報紙雜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到加強黨管人才,為政權、軍隊建設培養人才……黨和蘇維埃政府帶領廣大蘇區軍民,以爭創一流的精神投身紅色中華的偉大實踐,創造了蘇區“第一等工作”。毛主席曾説,“誰要跑到我們蘇區來看一看,那就立刻看見是一個自由光明的新天地”。

  閩西蘇維埃政權下的福建長汀,從軍閥統治時期“農輟于耕,工失于肆,商罷於市,百業凋零,金融紛亂”的狀況,一躍成為商店林立、市場繁榮、航運發達的“紅色小上海”。

  羅春花介紹,“二蘇大”召開後,中國共産黨先後統轄了13塊較大的革命根據地,包括中央蘇區、湘贛蘇區、川陜蘇區等,歷史上這些蘇區總面積達40余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00萬。以瑞金為中心,中國共産黨帶領廣大蘇區人民,點燃了蘇維埃運動的火焰,使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中國革命從蘇區走向全國,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落後面貌,到欣欣向榮、全面小康的盛世氣象,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走進瑞金,就是走進了紅色歷史,走進了人民,更是走向了未來。我們要深刻認識蘇區精神的時代價值,從蘇區歷史中汲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在瑞金紅井景區,一名遊客這樣寫道。

  永葆政治本色

  在極為艱難的革命環境、非常險惡的鬥爭形勢中錘鍊鍛造的蘇區精神,既蘊涵了中國共産黨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顯示了蘇區時期的特色和個性,是中國共産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

  “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這首名為《蘇區幹部好作風》的興國山歌,唱出了當年蘇區共産黨人的優良作風和艱苦奮鬥精神。

  當年,紅軍到達大柏地時早已斷糧,毛澤東建議先借用村中百姓的糧物,留下欠條,待以後歸還。50多天后,紅軍重返大柏地兌現所欠款項。群眾説:“紅軍説話算數,丁是丁,卯是卯,我們信得過。”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時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的劉啟耀背著金條乞討數年,歷經千辛萬苦尋找黨組織繼續幹革命,不動用分毫黨的經費。

  1934年9月11日《紅色中華》刊登的《中央審計委員會關於四個月節省運動總結》中寫道:“我們可以誇耀著:只有蘇維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

  從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反對本本主義》,到開展轟轟烈烈的“節省運動”,再到創下“第一等工作”的“模範興國”……蘇區幹部群眾在“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實踐中,愈加堅定了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和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也愈加錘鍊了中國共産黨人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

  蘇區時期,成為我黨歷史上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最好的時期之一。黨在組織上得到空前發展——1929年春,紅四軍開闢中央蘇區之初,贛南、贛西和閩西有黨員6000余人;到中央蘇區發展鼎盛時,黨員已超13萬人,佔當時全國黨員總數的44%。如今,55個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原中央蘇區;萬名黨員幹部進村成立扶貧工作隊……老區人民感嘆:“蘇區好作風又回來了。”

  “蘇區精神中‘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清正廉潔’的自律意識等,是蘇區軍民對中國革命精神譜係建設作出的獨特貢獻。”江西省贛州市社聯主席李國生説,在極為艱難的革命環境中錘鍊鍛造的蘇區精神,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豐富經驗。

  回首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始終不渝地保持政治本色,是我們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制勝法寶。一批批優秀共産黨員的不斷涌現,激勵全黨同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感召億萬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