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阿米爾汗:不能光索取,我也要盡可能為上海做點什麼 |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80)

2021-06-26 13:38:00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製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産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80期邀請的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阿米爾汗。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第80期

  姓名:Amir Khan

  中文名:阿米爾汗

  國籍:巴基斯坦

  職業:閔行區外籍志願者

  夾雜著中文和英文的詞彙,阿米爾汗表達著一個外籍人士對上海的印象:“她很美,很友善,更關鍵的是,她充滿愛。”這位來自巴基斯坦的職業經理人,已在中國生活了20來年,其中有十餘年就在上海,親眼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成功的一大秘訣是有堅強的領導力量,而且人民始終是團結而勤奮的。”阿米爾汗如是説。

  從“南亞的上海”來

  阿米爾汗的故鄉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你們可以把她看作‘南亞的上海’,我們很早就知道中國是巴基斯坦交往的國家裏最重要的一個,她是‘全天候夥伴’”。幾十年來,兩國間的相互支援、幫助都是慷慨而無私的,更重要的是,這種交往能體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裏。

  “我在上海的日子裏,很喜歡中國朋友叫我‘巴鐵’,不光源於巴基斯坦人普遍懷有對中國淳樸的感情,還在於這種友誼植根于兩國人民發自內心的‘相互尊重’。”阿米爾汗回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從不以“優等生”自居。阿米爾汗介紹,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巴基斯坦製造業獲得顯著發展,“過去我們主要出口棉花、黃麻、礦石等初級産品,但吸納中國投資,雙方企業開展合作後,這些有競爭力的産品得到深加工,獲得更高的附加值,能在國際市場獲得更高收益。”

  “有‘巴鐵’這樣的稱謂,既是榮譽,也是責任。”阿米爾汗説,去年中國發生新冠疫情後,正遭受27年來最嚴重蝗災的巴基斯坦調集全國公立醫院所有庫存支援中國,“那個時候,我們巴基斯坦國內的朋友圈,説得最多的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去幫助中國兄弟一把了’‘我們就該這麼做,中國兄弟不會孤軍奮戰’。”

  “我們的友誼為什麼歷久彌堅,就是因為我們在各自艱難的時刻都能‘有難同當’。”當記者向阿米爾汗展示不久前中國援巴疫苗運抵伊斯蘭堡的照片時,他更是感慨萬千。

  中國在為未來投資

  阿米爾汗對“巴鐵”的理解是“既得到愛,又奉獻愛”,把上海乃至中國當作自己摯愛的“第二故鄉”。他們家是在2010年搬到上海的,“我和妻子還有兩個兒子,在華漕社區住了11年。”他説,“我不能光索取,也要盡可能為上海做點什麼。”

  為幫助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了解本地文化,融入新的生活,華漕金豐國際社區發展促進會(JICDA)發起招募國際志願者,阿米爾汗得知後率先報名,“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五湖四海的朋友,上海是能實現理想的地方。”在上海的繁榮和美麗之外,更有一份“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新冠疫情期間,阿米爾汗和許多上海志願者一道從事社區防疫、物資轉運和防疫宣傳,“正因為疫情期間一直待在上海,我得以直觀感受到中國在艱難時刻所展現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阿米爾汗強調,在上海工作生活都非常方便,營商環境很接地氣,“政府提供服務,更多從市場主體出發,實地了解我們需要得到什麼支援,我經常被邀請參加他們的重要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企業界能發表自己對未來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的看法,並得到積極回應”。

  作為對技術非常敏感的職業經理人,阿米爾汗非常欣賞中國在5G、數字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的快速發展,“你們是為未來投資,將獲得豐厚回報”。

  “我是如此驕傲和幸運,我和家人一起度過了中國發展最快的20年,我相信中國現在和將來都是全球經濟的強大支柱。”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

  百集融媒體系列産品火熱更新中

  每天一集短視頻+一個故事

  持續100天

  請繼續關注

  採訪統籌:胡彥珣

  文字:吳健

  視頻:賀信

  攝影:李銘珅

  海報:董春潔 陳莉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