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打造“金沙後花園” 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開出幸福花

2021-04-01 17:24: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未來網畢節4月1日電(記者 謝青)除草、修枝……春耕時節,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西洛街道群立社區的金葉騰家庭農場葡萄種植基地裏,十多名村民忙碌地耕作著。

  “每天100多塊的收入,比種地賺得多,還能學技術。”楊中才家中只有他一個勞動力,原本靠著種地的微薄收入日子過得十分艱難。自從來到種植基地,不僅工作收入增加了,還能將土地流轉出去領取流轉費,生活變得寬裕了。

  西洛街道位於金沙縣西北面,距縣城5公里,有“金沙後花園”的美譽。近年來,西洛街道按照全縣部署,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以農家樂、觀光采摘等為載體,整合打造田園綜合體。不僅帶動當地農民就近務工,有效增加收入,更能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楊中才在採摘園工作。(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打造田園綜合體 領著農民奔小康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領著農民奔小康。”2015年底,金葉騰家庭農場以合作社的方式成立。

  農場負責人葉友誼介紹説,農場種植葡萄、桃李、木耳、香菇等瓜果蔬菜,發展大棚立體農業,不但增加了産品的多樣性,還有效利用了土地資源及設施,節省成本加大産出。

  “我們合作社吸引了周邊12戶貧困戶入股,每戶每年保底分紅3500元至4200元不等,已分紅5年。”葉友誼告訴記者,基地還聘請了5名當地失地農民在基地務工,在春夏季用工高峰期時,每天有十幾名當地村民在基地務工,每天每人領取工錢110至120元。

  務工賺錢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農場的發展還為農民帶來了技術。記者了解到,農場以合作社的方式,承擔著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的任務,每年向當地群眾集中培訓不少於4次,組織群眾到農場基地參觀、現場教學10余次。

  “在我們合作社的帶動下,當地已發展起了1000余畝的葡萄。”葉友誼表示,每到收穫的季節,絡繹不絕的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體驗採摘樂趣,也帶動著金沙縣的鄉村旅遊發展。

  金葉騰家庭農場採摘園(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黨支部引領合作社 “三變模式”鄉村振興

  “我們這裡最大的變化是景區建起來了,來這裡的人也多起來了,每年荷花開的時候,人擠人的。荷花謝了,也有不少人來摘葡萄、草莓、楊梅……”

  西落街道的村民看著村裏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有些村民做起了農家樂、餐館、小賣部,或者把空房流轉出去賺取租金,增加了不少收入。

  “我們社區依託毗鄰金沙縣城及肥沃土地資源、便利水源的優勢,按照‘黨建+’模式,將黨組織建在合作社、企業和産業鏈上,擴大産業發展。”群立社區黨總支書記林智介紹説,社區通過“三變模式”實現了新發展。

  一變是將閒置地變商用地,社區與金沙建投公司聯合開發農旅民宿5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二變將自留地變旅遊區,與相鄰兩個社區聯合成立荷韻天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鄉村旅遊。三變將農民變服務員,依託景區,將閒置勞動力組織起來,針對餐飲、旅遊等行業組建不同的服務隊伍,統一勞務輸出,引導農戶家門口就業,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元。

  西洛街道群立社區服務站。(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現在,西洛街道所屬的群立、開化、申家街三個社區集體合作社聯合打造了“千畝荷花園、千畝葡萄園、千畝果蔬園”,形成了集休閒觀光、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錦繡西洛夢幻田園”綜合體。

  西洛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翟耀告訴記者,目前産業綜合體發展已帶動21家經營主體入駐,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園區務工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元,全街道10個社區集體合作社經營性收入增長10%以上,群立、中華等社區集體經濟積累達到100萬元以上。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保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勇氣,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面對鄉村振興新發展,翟耀相信,隨著西洛街道的合理髮展,鄉親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