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認識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2021-04-01 13:37: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

  為迎接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積極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網上宣傳,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指導,中國共産黨新聞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資訊技術部聯合推出“黨史微課”系列微視頻,作為“國史講堂”第二季的內容,約請專家學者為廣大網民闡釋解讀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深刻內涵,敬請關注。

  本期主講人: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李慶剛

  本講內容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歷史,對新中國發展史非常關注,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他明確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他明確指出,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個重要論斷,是我們研究這段黨的歷史的根本指導。所以對於1956年到1978年,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二十多年的歷史,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全面地看待。

  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這二十多年的歷史,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二十多年的歷史,有成功的經驗,也經歷了曲折。同時探索過程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不能忽視。這些成果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確立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和基本制度。首先是確立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國體方面,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建立起來。政體方面,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得以建立完善。國家機構形式,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在單一制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在那個時代建立起來的。同時也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些根本的基本的政治制度,為我們當前堅持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基礎和保障。
 
  第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進展。197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週年大會上,葉劍英同志代表黨中央做了重要講話。他講到,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所以物質基礎也不容否定。除了國防科技、除了工業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第三,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重要的積極成果。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了“第二次結合”的這樣一個重大命題,提出要調動一些積極因素,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説,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分為兩個發展階段,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在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包括黨的建設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可貴的探索。

  第四,創造了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在毛澤東制定的國際戰略思想和對外工作方針的指引下,黨領導人民逐步衝破西方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孤立、遏制、包圍和威脅,有效地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安全。特別是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到了1971年10月得到了恢復。

  總之,對於這20多年的探索,最後我想用兩句話來概括:對於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20多年的歷史,我們應當永遠銘記;對共和國領導者這一代先輩們的探索精神,我們應當永遠致以敬意!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