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闊別105年,“青春”別來無恙

2021-03-21 09:36:00
來源:共青團中央
字號

   

李大釗的“青春”
 

  

一百零五年前
一篇雄文
作于海外
震動全國
洋洋萬言
振奮青年鬥志
喚醒青春中華
 
近代以來
外國列強覬覦中華
鼓吹我國已瀕於垂暮衰年
百病纏身
嚴重民族危機之下
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東渡日本
希望學習日本明治維新成果
探索中國救亡圖存之路
 
1913年
李大釗,承朋友之助
赴日本東京留學
入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
留東三年
“益感再造中國之不可緩”
 

  

1916年春
李大釗散步戶外,登高遠望
“春日載陽,東風解凍
遠從瀛島,反顧祖邦”
日本到處呈現出
萬物萌發的春天氣息
未知故國春色是否到來
是否還處於一片蕭瑟
季節上的春天
讓李大釗想到了人生的春天
進而又聯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
渴望中國能夠擺脫腐朽衰頹
而復活更生
再造青春之中華的夢想
充溢心中!
一腔愛國之情由筆端噴薄而出
李大釗一氣呵成
寫下洋洋萬言的《青春》一文
 

  

“中華民族的青年理應誠摯可信
要向世人展現這樣一種姿態
不去錙銖必較地爭辯
垂老的中國是不會滅亡的
而要把青春之力
投入到中國的再生事業中
中華民族今後能否立足於世界
不在於讓垂老的中國茍延殘喘
而在於讓中國以年輕強壯的
青春之態重新復活”
 

  

這篇著于日本的文章
發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
《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
陳獨秀被文章迴環繞梁的韻律
盪氣迴腸的氣魄
和精闢透徹的説理深深打動
特別將它安排在第二篇
文章“江流不轉之精神
毅然獨立之氣魄”
驟然傳遍大江南北
對中國舊文化、舊思想、舊政治
産生了極大的衝擊
“以青春之我
創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國家
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類
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自《青春》一文起
李大釗成為《新青年》的重要撰稿人
1916年回國後
他和陳獨秀、魯迅等人
寫下多篇文章
宣傳民主、科學精神
抨擊舊禮教、舊道德
 
 
李大釗先後發表在《新青年》的
《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多篇文章
向中國人民介紹了
什麼是“十月革命”
什麼是“布爾什維主義”
影響了整個五四時期的青年一代
他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
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
和進取精神
 
 

  

要想衝破歷史的桎梏
洗清歷史的陰暗
再造中華民族的輝煌
讓中華民族再度煥發青春
只能依靠青年
只有青年才是民族的希望
新造民族之生命
挽回民族之青春者
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
 
歷經105年曆史激蕩
李大釗創建青春中華的理想
經久不衰
如今,青春已被演繹成歌
被當代青年傳唱
 
 

  

毛澤東回憶:“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
 

  

1918年冬
古老的北京城大雪紛飛
北大圖書館內
一個操著湖南口音的小夥子
熟練地整理完一堆雜亂的書籍
經過紅樓一層東南角的一個辦公室
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先生”
舊式長袍,圓臉黑胡,厚圓鏡片
小夥子有點不知所措
先生朝他笑著點了點頭
 
 

  

毛澤東後來在和斯諾談話時
懷著深厚的感情説
“我在李大釗手下
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
曾經迅速地朝著
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
毛澤東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期間
正是李大釗開始向中國民眾
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時期
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
堅定信仰、大力宣傳和不懈實踐
深刻地影響著毛澤東
而毛澤東蓬勃的革命思想
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
也深得李大釗的讚賞
和青年毛澤東一起工作
李大釗更為深刻地看到
“新青年的創造能力”
展望著二十世紀人類
“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
作為老師,他深刻意識到
青年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希望所在
因此他廣泛結交青年朋友
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提攜扶植
指引青年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包括毛澤東在內
李大釗的紅色旗幟下
還圍繞著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
黃日葵、羅章龍、劉仁靜等一批進步青年
 

  

獄中自述:“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
北方政治形勢日益惡化
李大釗一直受到北洋政府通緝
黨組織和戰友們都勸他離開
但他認為北京還有不少重要工作要做
要留下來繼續戰鬥
1927年4月6日
奉系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
派大批軍警包圍了蘇聯使館
李大釗連同留京的國共兩黨工作人員
共60余人一同被捕
在獄中,李大釗承認自己
為馬克思學説崇信者
故加入共産黨
其他一概不知
 

  

他寫下《獄中自述》
公開昭示自己
“自束髮受書
即矢忠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
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的
人生理想和革命歷程
表示“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4月28日,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李大釗等20人被判絞刑
李大釗首登絞刑臺,慷慨赴義
“革命思想早,行動守紀律
就義從容甚,大節凜不辱
計公揮筆陣,前後十三年
先驅好肝膽,松柏耐歲寒
自學渾不倦,誨人何其勤
沒有宗派氣,內外從如雲
鬥爭結盟友,殉難慷慨同
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
負隅只自誤,改圖天地寬
如果真愛國,合作可能三
屈指捐軀日,迄今三十年
人民大統一,吿慰更向前”
這是 1957年的4月28日
陳毅為紀念李大釗殉難30週年
揮毫寫下的詩句
 

  

李大釗生前曾撰有一篇短文《犧牲》
“人生的目的
在發展自己的生命
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
因為平凡的發展
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
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
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
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他神色從容地看著前來告別的家人
在絞刑臺高呼“共産黨萬歲”英勇就義
他曾是生活富裕的大學教授
每月數百大洋可養活四五十口人
但他卻以生命之鐘撞響舊中國的黎明
他説“只要我們有覺悟的精神
世間的黑暗終有滅絕的一天”
“試看將來的環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90多年前
李大釗從容就義
90多年後的現在
赤旗中華,百萬雄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