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共産黨百年瞬間】新中國第一壩的建成

2021-03-21 09:31: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特別報道《中國共産黨百年瞬間》。本期推出:新中國第一壩的建成。

  1950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河南、安徽兩省共有1300多萬人受災,4000多萬畝土地被淹。一份關於淮北災情的報告被緊急送往北京中南海。當毛澤東主席讀到機要急件中所寫“有些災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樹上,被毒蛇咬死”時,不禁黯然落淚,隨即做出要根治淮河的批示。

  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新中國水利建設事業的第一個大工程就此拉開帷幕。

  電影《淮上人家》:

  村民:哎喲,老寬一條河,什麼時候才能堵完啊?

  劉渠長:要在明年汛期之前一定完成,要不洪水一來,咱們這些工程全白費。

  高黑子:行啊,要叫一個人堵,一輩子也堵不上。可是咱們有這麼些人,這麼些雙手,就是大海也能把它填平了!

  佛子嶺地處安徽霍山縣城西南腹地,淠河上游,每逢汛期,淠河一旦發生洪水,為害甚烈,在佛子嶺修建水庫成為治理淮河的一個關鍵工程。1951年10月10日,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大學生響應號召,迅速集結在治淮工地。

  治淮親歷者沈福安:我當時看到上海《勞動報》上登的佛子嶺修水庫,我們那個地方好多人都報名了,我也就參加報名了。報名之後,我們步行三天才來到這個地方。

  1951年5月,中央治淮視察團把印有毛澤東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四面錦旗,分別送到治淮委員會和三個治淮指揮部,極大地鼓舞了治淮大軍的士氣。經過兩年多的奮戰,佛子嶺水庫迎來最後的堵口合龍。

  紀錄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全體戰鬥員同志們請注意,現在進入最緊張的階段了。指揮部號召你們,要加倍緊張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隨時把情況報告給指揮部。同志們,請注意,現在開始合龍了!

  1954年10月,新中國第一大壩——佛子嶺大壩以雄偉的姿態橫跨在淠河兩岸,令國內外水利工程界嘆為奇跡,為新生的共和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治理淮河,成為新中國根治水患的第一次大決戰,也為新中國大規模治水事業翻開嶄新的一頁。

  監製:高岩

  策劃:武俊山 李謙

  主筆:韓雪 梁明星

  播講:長悅

  統籌:朱星曉 王澤華

  製作:單丹丹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