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百集微紀錄紅色檔案|闊別105年 李大釗的“青春”別來無恙

2021-03-09 18:0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點擊觀看視頻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1916年春,尚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寄語祖國,“春日載陽,東風解凍。遠從瀛島,反顧祖邦。”話語簡短,卻充滿了對祖國的思念。西風盡,春歸來,日本的春天已經來臨,祖國的春天又在哪?再造青春之中華的理想充溢心中,李大釗一氣呵成寫下洋洋萬言的《青春》一文,激起無數熱血青年滿腔救國豪情。

  《青春》這篇著畢于日本的文章,發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陳獨秀被文章迴環繞梁的韻律、盪氣迴腸的氣魄和精闢透徹的説理深深打動,特別將它安排在第二篇。文章“江流不轉之精神,毅然獨立之氣魄”,驟然傳遍大江南北,對中國舊文化 、舊思想、舊政治産生了極大的衝擊。

  李大釗就此與《新青年》結緣,先後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16篇,既有清新自然的白話詩歌, 也有全面系統的述理長文, 並且最早在《新青年》宣傳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科學思潮,向中國人民介紹了什麼是“十月革命”,什麼是“布爾什維主義”。而這些廣為傳頌的文章,也為《新青年》所發起的思想啟蒙運動增添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振聾發聵,催人覺醒!

  青春不僅僅是年齡,更是充滿生機、不斷覺醒的思想。

  (中央電視臺 中央檔案館聯合製作)

  總監製|李挺

  監製|駱紅秉 王姍姍

  總編導|耿志民

  總策劃|韓任偉

  《恰同學少年》系列

  執行總編導|彭裔然

  本集編導|杜曉東

  攝影組|李建明 韓兆景 焦孟軒 邢廣建 李正

  剪輯|尹傑

  視覺組|高淩瀟 劉海鑫 武鵬博

  音樂組|王安然 程池

  解説|黎春

  製片組|楊波 遇劍 趙中夏 劉永 魏子力

  資料組|王帥 寇琳陽 曹含笑

  本片學術支援|江烜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