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令催人耕種忙 不誤田間一季春

2021-02-22 09:41:00
來源:2021-02-22
字號

  上圖 2月18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撮鎮鎮的安徽一元菜生態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內,工人忙著采收、搬運蔬菜。阮雪楓攝 左圖 2月18日,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華星源農機有限公司,農戶正在選購農機。胡江濤攝

  湖南:

  搶抓農時集中育秧

  本報訊(記者劉麟、謝瑤)春早人勤爭朝夕。近日,在湖南廣闊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春耕備耕的身影。

  在傳統産糧大縣湖南省隆回縣灘頭鎮洞木亭村,正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雙喜正組織他的“機械部隊”翻耕和平整土地,為播種做準備。“這塊地剛剛施了肥,把土壤充分拌勻,育苗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苗長不均衡的情況。”劉雙喜告訴記者,最近幾天天氣晴好,縣內田間地頭到處可見搶抓晴好天氣春耕備耕的農戶,春耕準備工作更加充分。

  在離隆回300公里外的“中國硒鄉”桃源,田野裏一片安寧,種糧大戶羅煌的院子內卻轟隆作響。幾個工作人員忙前忙後,汗流浹背。“我們要搶在春耕前,幫大戶們調試完設備。”潯陽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劉國棟説,今年回溫提前,為搶抓農時,全中心都繃緊了“備耕弦”,“月底要翻土、下月中旬集中育秧,4月中旬秧苗下田。一環扣一環,一步都松不得。”

  劉國棟説,今年全縣計劃免費發放種谷40萬斤,用於鼓勵雙季稻辦點示範和早稻擴面。不僅免費發種谷、育秧盤、農機檢測,種得好還有獎。

  為確保春耕任務落實到每一塊土地上,湖南省成立14個糧食生産工作督導組,為小散戶提供集中育秧社會化服務面積穩定在350萬畝以上,力爭2021年全省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面積達到1000萬畝,穩定擴大早稻生産面積。

  河南沈丘縣:

  微信群裏農技培訓忙

  本報訊(記者夏先清 通訊員黃海濤)初春時節,河南省沈丘縣卞路口鄉肖門村的蔬菜種植基地裏一派忙碌景象。基地經營主肖雲峰介紹,該基地一共流轉土地1965畝,其中160畝建了蔬菜大棚。“種瓜果蔬菜離不開農技員幫助,現在各村都建起了微信群,可隨時線上接受農技知識培訓。”

  “目前氣溫回升,墑情好,瓜苗播種後兩三天要及時查看苗情,當種子有一半左右出土時,及時揭去地膜,使小苗見光綠化……”在卞路口鄉“新三農”微信群裏,農技員在為大家講解苗床管理的注意事項。

  據了解,自2020年疫情以來,沈丘縣引導各鄉鎮利用微信群、QQ群等網路平臺,讓農技人員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對接,普及春耕春播技術。目前,沈丘縣578個村(社區)都開通了微信群。

  在該縣杜莊村一處草莓大棚裏,翠綠的藤蔓上挂滿了“紅燈籠”,種植戶杜北北正忙著給草莓疏果。“每株草莓蔓上營養成分有限,疏剪掉幾個後,營養成分更集中了,結成果實後長得又紅又大。”杜北北説,這些知識都是從微信群裏聽農技師講的。杜莊村微信群從去年開通以來,已有360多個農戶加入。

  “農技員人手有限,以前春耕期間,他們整天下鄉,也沒法顧及所有地區。現在他們通過微信可以隨時隨地解決一線的問題。”卞路口鄉黨委書記牛曉靖介紹,進入2月以來,該鄉農技員通過微信平臺解答的問題已達上百條,是農閒時節的兩倍。

  山東諸城市:

  一條龍託管助增收

  本報訊(記者王金虎)“春播不犯愁,春管不動手,有了‘一條龍’託管模式,我都成‘甩手掌櫃’啦!”在山東省諸城市百尺河鎮管家朱村春耕作業現場,村民宋立華説,他把土地流轉給了百興農機專業合作社,不但每畝地每年有600多元流轉費,而且在合作社裏打工每月還能拿到3000元工資。

  在百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大院裏,負責人王志海指著150台套農機介紹,這些智慧農機從耕、種、收,到打捆、烘乾等農活,“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臺大型智慧拖拉機自帶測畝儀,每千米誤差在2釐米以內,一天就可以耕地400多畝。”眼下,當地已有1300多個農戶成為百興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受益者,該合作社“一條龍”託管服務土地面積已突破萬畝,去年社員戶均從合作社領取收益4萬多元。

  “‘機器換人’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下一步將逐步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等數字化、智慧化、精準化現代農業設施,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多功能化發展的路子。”王志海説。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農業數據資源獲取難、整合難、應用難等突出問題,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匯聚全省涉農數據,通過數據共用獲取氣象、水文、土壤和病蟲害、動物疫情等數據,為農業生産經營投入提供數據依據;深化區域農業數據的智慧化分析,逐步實現全省農業資訊資源“一張圖”應用,為農業生産的不同環節提供針對性的數據服務。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