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刻警惕疫情零星“火苗” 時刻繃緊防疫之弦

2020-12-28 17:3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題:時刻警惕疫情零星“火苗” 時刻繃緊防疫之弦

  新華社記者陳聰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生活回歸日常,卻又“不同尋常”。元旦、春節來臨之際,遼寧、北京兩地新增8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市順義區進入“戰時狀態”,大連市此前已啟動全員核酸檢測篩查,聚集性疫情風險不容忽視。

  公眾應該始終保持警惕的事實是:病毒在剛開始傳播時只是點燃樹木的“火苗”,如果疏忽大意,就會發展成“山火”。如何將病毒風險撲滅在萌芽、零星散發之時,需要政府、社會、單位和個人聚力,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

  繃緊疫情防控弦,需要堅持慎終如始。堅持“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仍然是戰勝疫情、防範風險的關鍵。針對篩查、救治、防控過程中的風險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産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防控技術指南》等多個文件,這些要求也應成為各地防控疫情的遵循。

  繃緊疫情防控弦,需要加強查漏補缺。溯源此前多個地方的聚集性疫情不難發現,無論是醫療設備還是冷鏈食品,只要疫情防控中有風險點,就存在疫情“火苗”死灰複燃的可能。在這方面,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將疫情防控形成真正的閉環,才能最大程度防止疫情反彈。

  繃緊疫情防控弦,需要將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隨著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和聚集越來越頻繁,疫情傳播風險相應增加。在維持生産生活秩序的情況下做好防控,需要在“精準”上做文章。無論是人員進出限制、隔離和檢測範圍還是學校停課放假安排,都應結合地方實際、運用先進監測追蹤技術,形成精準的防控判斷。

  繃緊疫情防控弦,需要形成健康共識,保持常態化防控意識。口罩成“標配”,出行先預約、實時查看“熱力圖”,就醫先測溫、登記資訊……雖然疫情防控措施給公眾生活帶來一些不便,但“小麻煩”可以換來“大安全”。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扎堆、分餐制的健康共識到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良好心態以及充足的睡眠等,這些做法不僅能夠防止病毒的侵害和傳播,也是對健康中國行動相關要求的最好踐行。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