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信箋裏的2020丨習近平講述的這個故事“星火”相傳

2020-12-28 15:4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編者按:“雲中誰寄錦書來”。在2020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書信的方式同人民群眾、黨員幹部以及各行各業各界人士交流互動。一封封信箋,傳達關切、鼓勵與厚望,筆筆見真情,句句暖人心。歲末之際,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年終策劃“信箋裏的2020”,為您講述總書記回信背後的故事。

  “來信收悉。100年前,陳望道同志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産黨宣言》,為引導大批有志之士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興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再一次提到了陳望道這個名字。

  100年前的那個春天,不到30歲的進步青年陳望道在簡陋的住所裏,把一塊鋪板架在兩條長板凳上當桌子用,完成了《共産黨宣言》的翻譯工作。

  這次譯書,陳望道費了平時譯書的數倍功夫。有一回,因為過於專注,他把母親送來的粽子就著墨汁吃下。

  “他旁邊一碗紅糖水,他沒喝,把那個墨水給喝了。但是他渾然不覺啊,還説,‘可甜了可甜了’。”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饒有興致地分享了陳望道這個故事。

  習近平説:“於是由此就説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産黨宣言》在上海出版。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對中國共産黨的誕生、中國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2020年6月23日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拍攝的1920年8月(左)和9月出版的《共産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週,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迎來了幾位特殊客人。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這裡,回望來時路。

  展廳內,總書記在一件展品前駐足,彎腰仔細看著,那是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産黨宣言》中文譯本。

  得知這一譯本是由一位共産黨人的父親放在衣冠冢中才保存下來,總書記連稱很珍貴,説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有人忘我追尋真理的味道,有人捨身保護真理的“火種”,如今,更有後來人義務傳播真理,講述理想信念的故事。

  在由陳望道故居改造而成的復旦大學《共産黨宣言》展示館,有一支名為“星火”的黨員志願服務隊,服務隊由該校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黨員組成。他們在兩年多時間裏接待參觀者近5萬人次,積極宣講陳望道追尋真理的故事。

  “常講常新,講解過程一方面是向老校長陳望道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更是堅定自己信仰的過程。”有隊員這樣形容自己的志願講解服務感受。

  今年夏天,黨員志願服務隊的30名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封信,彙報了參加志願講解服務的經歷和體會,並表達了做《共産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信心和決心。

  6月27日,回信來了。

  “現在,你們積極宣講老校長陳望道同志追尋真理的故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總書記的深情勉勵,讓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深感責任重大,也激勵著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樊繼帥]

相關新聞